10日晚,随着德国队夺得团体接力项目的冠军,北京冬奥会雪橇比赛落下帷幕。中国雪橇队以总成绩3分10秒182,获得团体接力第12名,并实现了所有4个参赛项目全部完赛,这也是中国队在冬奥会雪橇项目上获得的最好成绩。

4名队员范铎耀、王沛宣以及黄叶波和彭俊越都在“雪游龙”滑出了自己的最佳成绩,几乎每一轮滑行成绩都好过上一轮,这对我国首批雪橇运动员们来说非常不容易。中国雪橇队成立自2015年,运动员均从其他项目跨项而来,范铎耀原项目是越野滑雪,王沛宣之前练过短跑和标枪,黄叶波原项目是短跑。

雪车雪橇比赛是冬奥会雪上竞赛中速度最快、危险性系数极高、专业性极强的项目,对竞赛场地的要求严苛,时速可达130公里甚至更高。目前,全世界在用的人工赛道共有17条,其中亚洲3条(中日韩各1条),欧洲10条,北美4条。德国拥有4条在用的人工赛道,是世界上拥有雪车雪橇场地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雪橇项目的头号强国。在德国,孩子很小就接触雪橇项目,七八岁就开始从赛道低起点滑行。

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落成之前,中国雪橇队常年在海外集训,就连全国比赛也要在欧洲找场地。“雪游龙”的诞生不仅填补了国内雪车雪橇赛道的空白,同时也给中国雪橇人的心中埋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

“雪游龙”有16个角度不同、形态各异的弯道。其中,第11个弯道为世界少见的360度回旋弯。运动员在刚进入该弯道时会明显加速,因此很容易在通过12号到14号弯道时出现失误。这就要求运动员全程保持专注,并确保身体姿态不变形。

范铎耀回忆,转项最艰难的地方在于对不同运动项目的理解,“越野滑雪是纯耐力,雪橇考验的是纯爆发力。还有一个难点就是体重,因为雪橇项目需要用体重获得加速度,最开始我很瘦,怎么吃都吃不上去,反而是受了一次伤,在医院里躺了两个月后,体重才从不到70公斤涨到了80公斤出头。”

黄叶波和其搭档彭俊越,一位来自广东的孩子,在练习雪橇仅2-3年后,于2018年10月组成中国第一对双人雪橇组合。经历多次翻橇、骨折、脑震荡后,两人的技术愈加成熟、配合更加默契。2021年11月31日在俄罗斯索契世界杯的赛前官方训练期间,两人翻橇,均出现较严重的脑震荡和较长时间的失忆,后经过10天左右的休整,和其他队友一起,在后续的德国温特贝格站世界杯中,为中国队取得了不错的团体接力成绩(排名第10)。

备受关注的是,12日,另外一项危险性极高的项目钢架雪车比赛将在今晚决出冠亚季军。曾担任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国代表团女旗手的“00后”小将赵丹,将在今晚冲击奖牌。(经济日报记者 常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