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满氢能仅需10分钟,续航里程可达630公里;可实现零下30摄氏度低温启动,满足北方冬季严寒天气条件下的运行要求……北京冬奥会开赛以来,在延庆赛区,200辆搭载“氢腾”燃料电池系统的氢能客车穿梭往返于各大场馆之间。这种氢能客车最高载客48人,设计时速100公里,为场馆工作人员、观众和志愿者提供了有力的交通接驳保障。氢能客车的心脏——“氢腾”燃料电池系统,由国家电投氢能公司自主研发。
氢能大巴缓缓驶入中关村延庆园加氢站,准备进行加氢操作。(王云龙摄)
“氢气是公认的清洁多能的能源载体。氢能客车可携带能量密度高,续航里程相对较长,同时电解水制出的氢能源燃料不包含任何石化能源,可实现零污染、零排放,在绿色环保方面优势突出。”国家电投氢能公司燃料电池技术部主任周明正告诉记者。
据介绍,相较传统石化能源车辆,氢能客车每行驶100公里,可减少约70公斤二氧化碳排放,能够满足绝大部分城市客运交通场景需求。同时,为应对冬奥延庆赛区可能出现的极端气候条件,此次承担冬奥交通保障服务的氢能客车,在启动、爬坡、续航等方面性能已经比肩国际领先水平。
氢能客车的大规模应用,离不开完善的加氢网络。目前,国家电投正加快建设中关村延庆氢能产业园。作为北京冬奥会闭环外交通基础设施,一期中关村延庆园加氢站、二期冬奥配套制氢站已建成投入运营。其中,中关村延庆园加氢站是“科技冬奥”重点专项“氢能出行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项目首座具备35/70兆帕等级的加氢站,也是北京市首座“两证一照”(氢气营业许可证、气瓶充装证和营业执照)手续齐全的加氢站。
随着冬奥会各项赛事密集举办,中关村延庆园加氢站也迎来加氢小高峰。国家电投所属中国电力智慧综能公司总经理张越介绍说,截至目前,中关村延庆园加氢站已经累计加注氢气7800多公斤,相当于节约柴油约28吨,碳减排约86吨。冬奥会期间,每天可为至少60辆氢燃料客车或200辆中小型氢燃料车辆提供加氢服务。
近年来,作为我国五大发电集团中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最高的企业,国家电投不断加速氢能产业布局,推进氢能技术创新和示范项目建设。冬奥会期间,搭载“氢腾”燃料电池系统的氢能客车,就是该集团氢能源开发的重要应用成果之一。据介绍,目前国家电投已建成完善的氢能及燃料电池实验研发平台,覆盖了氢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制储氢关键技术、氢安全与检测技术等多个研发方向。“冬奥会期间投入运行的氢能客车关键技术、产品、加氢站等,在冬奥会之后可持续使用,应用于更加广泛的生活场景和领域。”张越说。(经济日报记者 祝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