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石佳,内心一直都有一个体育梦。北京冬奥会上,他以国家体育馆反兴奋剂业务领域陪护员的身份进行志愿服务。
石佳(左)和伙伴反复演练检测流程。
石佳所在的团队需要对在国家体育馆比赛的冰球运动员进行兴奋剂检测。对于石佳来说,这份志愿服务工作的压力和责任都很大。“作为一名陪护员,当我们接到任务需要去通知某位运动员来做兴奋剂检测时,我们首先要找到这位运动员,并且时时刻刻陪护在他的身边,直到他做完检测。这项任务是需要和运动员直接接触并且进行交流的,对于我们的工作技能水平的要求相当高。”石佳说。
相比其他岗位,反兴奋剂业务领域的检测任务一般都在比赛之后,没有比赛时,志愿者就反复演练流程。石佳说:“在检测经理和陪护主管的指导下,我们深入学习了陪护员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工作场馆路线,确保工作‘零失误’。我们这个领域的工作比较特殊,需要随时待命,做好出任务的准备。从上岗到现在,我们团队的成员时时刻刻坚守在岗位上。”
工作期间,石佳和同伴们还强化了对兴奋剂检测基础知识和检测工作职责的了解,每天都要进行3-5次通知程序的完整演练,检测官也会适时通知“异常情况”,让志愿者进行处置,达到练兵目的。当任务真正来临时,通知运动员并且陪护他们到检测站,全程工作时间不超过30分钟,但前期的准备工作往往需要花上3-4个小时。尤其是晚间的比赛,所有检测任务完成后就已经是深夜了。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志愿者有责任和义务为冬奥会贡献青春力量。我们会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迎接一项项新任务的到来。”(经济日报记者 常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