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结构优化是构建体育产业新发展格局的引擎,实现结构优化需要双管齐下:既要保证体育产业结构实现合理化目标,又要兼顾高级化发展方向。

“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结构逐渐多元化,产业链日益延伸,体育企业的专业化程度逐步加强,但亟须解决的问题也开始凸显。问题一是主导性体育产业的联动效应不明显。体育产业结构划分上,健身休闲业、竞赛表演业是核心组成部分,对体育产业发展起主导性作用。但现实发展中,二者产业关联效果并不突出,对体育产业整体发展的带动性未显著形成,特别是竞赛表演业联动力较薄弱,赛事数量不充足。问题二是冬夏体育资源的整体开发不均衡。从类别上看,目前夏季体育资源开发途径多元化、服务类别丰富,而冬季体育资源开发形式单一,服务供给以冰雪场地使用、运动技能培训及冰雪体育旅游为主要方式,市场化配置效率不高。同时,冰雪体育消费黏性不强,冰雪体育产业结构未实现多元化。问题三是体育产业链的纵向整合不理想。体育产业链越长,资源配置越充分,专业化分工就越精细。但目前我国体育产业链整合能力不强,尤其是纵向整合弱化,各环节差距较大。体育产业作为附加值需求较高的第三产业,需要对产业链各环节进行有效整合。问题四是体育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水平不高。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体系中,智能化体育装备和设备的制造水平较低、现代化体育服务质量不高、创新性体育服务组成比例过低。特别是大数据、区块链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赋能效果并不理想。

实现体育强国建设目标,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也要做出相应调整。一要切中短板,联动性协调体育产业结构。应充分依托“全民健身战略”与“全民健康战略”的深度融合,增大健身休闲业在体育产业中的关联作用。同时,重视竞赛表演业升级,真正激发赛事产业的联动能力。针对性提升体育培训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协调其他体育产业发展同样迫切。还需从不同角度审视体育产业结构,特别是平衡冬夏体育资源开发中的差距,抓住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重要机遇期,全面提升冰雪体育消费积极性,为冬夏季项目均衡发展提供有力的产业性支持。二要融合引导,多元化强韧体育产业结构。近年来,体育小镇、体育服务综合体及智慧体育场馆的建设都是强韧体育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未来应进一步强化融合引导,加快“体育+”工程的实施效果,提升体育与健康服务及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全面促进体育消费的体制增容。另外,通过扩大体育服务及产品的消费类别,增强体育消费黏性防止产业链脆弱和断裂,提升自我修复能力。三要引入创新,质量化拓展体育产业结构。通过生产要素创新,增强体育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激发科技、资本、人才及数据等关键性要素创新作用;通过消费机制创新,优化体育产业结构的分工布局,提升体育产业链的关联与融合能力;通过服务平台创新,保障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效果,增强政策的引导作用。

(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院院长 王 飞)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