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5日在京发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296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3.0%。
《报告》显示,在网络基础资源方面,截至2021年12月,我国域名总数达3593万个,IPv6地址数量达63052块/32,同比增长9.4%;移动通信网络IPv6流量占比已经达到35.15%。在信息通信业方面,截至2021年12月,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数达142.5万个,全年新增5G基站数达到65.4万个;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超过150个,接入设备总量超过7600万台套,全国在建“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2000个,工业互联网和5G在国民经济重点行业的融合创新应用不断加快。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黄澄清表示,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稳步推进,“5G+工业互联网”应用深入发展。工业互联网的网络基础、平台中枢、数据要素、安全保障作用进一步显现。网络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基础电信企业加快外网建设,工业企业推进内网改造升级,五大国家顶级节点建成并稳定运行;平台体系纵深范围不断扩大,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超过150家,接入设备总量超过7600万台套;数据汇聚赋能初见成效,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已形成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体系化布局;安全体系保障能力不断提升,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威胁监测和信息通报处置不断强化。
《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互联网应用用户规模保持平稳增长。一是即时通信等应用基本实现普及。截至2021年12月,在网民中,即时通信、网络视频、短视频用户使用率分别为97.5%、94.5%和90.5%,用户规模分别达10.07亿、9.75亿和9.34亿。二是在线办公、在线医疗等应用保持较快增长。截至2021年12月,在线办公、在线医疗用户规模分别达4.69亿和2.98亿,同比分别增长35.7%和38.7%,成为用户规模增长最快的两类应用;网上外卖、网约车的用户规模增长率紧随其后,同比分别增长29.9%和23.9%,用户规模分别达5.44亿和4.53亿。
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王四新表示,随着互联网在未成年群体中的高度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当代未成年人重要的学习、社交、娱乐工具,在其成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
《报告》显示,我国城镇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5.0%,农村为94.7%,目前已基本一致。但在互联网应用的深度与广度方面,城乡未成年人的应用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城镇未成年网民使用搜索引擎、社交网站、新闻、购物等社会属性较强的应用比例明显较高,而农村未成年网民则更偏好于使用短视频、动画或漫画等休闲娱乐应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