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广州,这座向海而兴的千年商都,再次迈出“逐梦深蓝”的重要一步。 2月28日,“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加注启动活动暨国际油商合作发展大会”在广州召开。会上,广州保税船油加注业务正式启动。同时,现场共有7个保税油相关项目签约,签约金额达13亿元。中国(广州)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国际航行船舶供油信息服务平台、中国银行广州分行“加油保”专属服务也在大会当天同步上线。

据了解,广东省保税船供油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大,具有较强市场潜力。交通部最新数据显示,广东省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占国内市场的14%,其中广州、深圳两地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占全省比重超过50%。而广东省供油规模占国内保税船供油市场的比重约为7.3%。

2月11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相关办法,正式开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加油业务。作为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广州获批国际航行船舶保税加油许可权,广州市保税油供应企业可在广东省范围内开展保税油直供业务。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广州大力发展保税燃料油业务,有效促进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国际航运要素的积极整合与充分聚集,有利于创新航运营商环境,扩大航运产业纬度。”中国船东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守国在会上表示。

“希望广州能在能源供应、供油效率、配套服务等方面做实做细,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广州做法、广州经验”,广东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黄欣谈到,“我们将全力支持好、服务好广州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加注业务,协调在全省水域跨关区开展保税油直供业务,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运产业加快发展。”

广州市副市长、秘书长陈杰表示,广州将牢牢把握本次试点机遇,增强广州港航运综合服务水平,推动开通更多国际航线,增强广州港区油料服务功能,吸引更多国际船舶靠泊和消费,鼓励船舶修造、航运交易保险、期货交易、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加快发展。

接下来,广州将与深圳、香港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推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加油站”,充分发挥三地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一步优化粤港澳大湾区保税船油市场格局,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在国际船油市场上的话语权,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的全球辐射力和国际影响力。

据了解,广州南沙拥有深水良港和绵长海岸线,建有华南最大的集装箱、汽车滚装、能源物资和原材料以及粮食的综合性枢纽港——南沙港,开通国际航线137条,贸易网络通达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去年集装箱吞吐量达1766万标箱;同时,南沙小虎岛石化区是广东省石化储备基地和成品油及化工产品集散地,拥有储罐310座、总库容超317万立方米、配套码头泊位46个,可以靠泊12万吨级的大型油轮,吸引了一批供油专业性公司集聚发展。

南沙区区长董可介绍,南沙将充分发挥国际航运枢纽和小虎岛石化区功能,加快建设大湾区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供应基地,带动产业链创新发展,提升国际航运综合服务能力。

目前,南沙区已出台配套政策,将从资金方面对在南沙区租赁储油罐、安装保税燃油供应监控设施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等给予补贴,精准支持保税供油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新落户船公司、新增欧美航线、国际船舶管理机构与船舶检验机构的入驻给予高额奖励。

此外,南沙海关已实现无纸化申报、“先供后报”等业务模式,极大提高供油效率,并积极探索“一船多供”“集出分报”等多种监管模式,支持开展不靠港加油,推动优化供油调拨流程,提高企业油库利用率,增强保税供油企业经营灵活性。(经济日报记者张建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