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痛点难点堵点,最高人民检察院3月1日对外发布相关意见,以21条举措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质效,更好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发展。

这21条具体举措来自最高检日前制定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指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的主要目标,强调综合履职和综合司法保护。

在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打击力度方面,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宫鸣表示,要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相关领域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办理一批典型案件,重拳出击,形成震慑。

在强化知识产权民事检察精准履职方面,检察机关要积极构建多元化监督格局,注重对在司法理念方面有纠偏、创新、引领价值的典型案件提出抗诉,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

在知识产权行政检察监督方面,加强对反不正当竞争、反垄断以及打击商标恶意抢注行为等行政执法问题的研究,促进规范市场秩序,保护公平竞争。

《意见》要求检察机关积极参与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修改完善,尤其是健全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业态新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探索完善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国际合作,积极参与相关条约的磋商和谈判,加强防范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国际合作。

《“十四五”时期检察工作发展规划》中对知识产权检察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最高检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4590件7835人,同比分别上升16.8%和9.2%;共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6565件14020人,同比分别上升12.3%和15.4%;监督公安机关立案299件,同比上升65.2%;共受理涉知识产权民事生效裁判、调解书监督案件538件,同比上升3倍。(经济日报记者 李万祥)

关键词: 国际合作 侵犯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