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近日发布,明确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对做好“三农”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单列为一项重要内容。这无疑将金融服务在乡村振兴领域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此背景下,如何进行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又是其中的关键。

“对于专注农村金融业务的农信社、城商行以及股份制银行的农村分支机构来说,如何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在农村产业发展、农业供给侧改革方面做出贡献,既是给自身提出的严峻挑战,也是一个涉及农村金融的业务模式选择、风控理念转变、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重大课题。”北京中关村科金技术有限公司首席风险官苏正表示,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层面上来讲,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金融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融机构要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要逐步对原有经营模式升级。要求金融从业者从过去对较少数农村群众的信贷支持转变成大范围客群的支持;从过去的扶贫式的支持转变成对农户生产经营能力提升的支持;从过去的以完成指令式为目标转变成自主的经济效益业务模式为目标。因此,需要探索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

苏正认为,要实现经营模式的转变,就必须进行系统性的全盘思考,要把农村群众的信贷工作作为促成金融能力提升的系统工程来抓,从系统建设、获客、产品、风控等全信贷周期进行规划,建立适应农村金融的贷前、贷中、贷后管理体制。

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充分借助移动终端化、5G网络和AI手段,实现了金融服务方式的创新。目前乡村的网络普及率、智能手机使用率都较高,能够满足金融科技的基本要求,已经基本具备采用科技手段实现高效金融服务的条件。

可以预见的是,在农村信贷领域,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各家金融机构会不断加大投入的力度,各种创新手段也会逐步得到运用。苏正表示,不采取数字化转型,就很难适应农村金融的新的要求,在这一轮新的竞争中就会落后,就会失去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历史机遇,在农村信贷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数字化、科技创新的手段来解决。

金融机构可以结合自身特点以及区域经济特征,选择不同的农户信贷方式。中关村科金在中原区域进行农村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当地银行合作开展了线上信用贷款业务。在这些地方,中关村科金与当地金融机构合作,实现了业务的线上化、智能化、数字化,应用了包括得助智能音视频平台的数字化服务工具,建立了基于得助智能数据决策系统的风控决策平台,综合使用包括当地的农户数据、公积金、社保等各类数据,建立了一整套的全流程个人信贷体系,实现了个人信用消费贷、农户贷等业务的开展。

业内专家表示,对于不同的金融机构,由于其所处地域环境以及当地经济水平、产业特点等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经营模式。比如,江浙、华东一带,农村经济具有集中度高,经营密集、农民富裕程度较高等特点,信贷需求的金额较大,许多金融机构采取深入了解农户的方式,按村设置了信贷人员,与村民结合紧密,这种模式可以说是采取“网格化+客户经理管户”的方式。

而对于地域广大的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由于农村地区幅员广大,人口分散,地理条件复杂,金融机构的信贷人员很难覆盖到每个村镇,因此采取线上化的方式,借助信息化手段,结合大数据风控技术,实现信贷的发放和系统管理势在必行。

不论采取那种模式,农村金融机构都必须面临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当前,很多机构采取了线上申请、线上放款、自动化审批、智能核身、远程面签等科技创新手段,提升了客户体验,践行乡村振兴的可探索之路。

关键词: 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