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业在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经济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浩然持续关注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天津亿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小微企业,在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积极转型升级,但在寻求贷款过程中遇到难题。江浩然委员到公司调研发现,亿达机械因缺少高价值抵押物,生产经营数据归集较差等问题,尽管经营得有声有色,但依旧面临融资难等挑战。

经过长期调研和走访,江浩然委员发现,“数据”在中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如果银行能通过数据管理,对有资金需求的中小微企业进行‘精准画像’,判别其是否具备还款能力,融资效率一定能得到大幅提升。”江浩然说。

在今全国两会上,江浩然委员准备了“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优化银行贷款审批机制”相关内容的提案,他建议由相关监管部门牵头,引领金融机构细化、梳理中小微企业的多维度数据,弱化对抵押、担保等传统体系的依赖,更加客观地展示中小微企业的成长性与清偿能力,用高效的审批流程确保资金直达中小微企业。

江浩然委员建议,应持续完善金融机构贷款审批机制,引导风控体系升级,引导金融机构以“重主体、强数据”的模式,强化金融机构与司法、社保、工商、税务及水电气等数据资源融合应用,加大对于企业经营状况的实时掌握,减少对传统手段的依赖,通过精准的企业画像动态评估中小微企业贷款的偿还状态和能力,可否通过政策的引导,使金融机构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比例实现通过智能风控手段快速审批贷款。

“对于企业自身而言,还要明确企业数据使用规范,强化数据管理能力,这包括金融机构用于风险管控的数据使用规范,指导金融机构加强对于经营数据的归集与识别,充分运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智能技术,加强对企业定点、高频交易数据的监控,有效甄别高风险交易,提高金融业务风险识别和处置的准确性。”在江浩然委员看来,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还要强化对贷款审批机制升级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加大对城市商业银行及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其利用基层触达的优势,动态评估小额、分散的企业需求,推动解决中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经济日报记者 周 琳)

关键词: 银行贷款 全国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