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11日讯(记者李万祥)3月11日,北京冬奥组委抵离中心副主任周玲介绍,3月14日至15日将迎来涉残奥人员离境高峰期,目前正在梳理他们的需求。

据介绍,针对残奥运动员行动不便、视力障碍、辅助设备多等特点,各环节将增加引导人员和辅助人员,必要时提供“一对一”协助服务,从而确保代表团顺利离境。

“北京冬奥会的抵离工作非常顺利,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高度评价。目前涉残奥人员抵达工作已经完成,即将迎来离境高峰。”周玲介绍,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抵离服务期是从1月21日到3月16日,也就是说,冬残奥会的抵离服务将于3月16日结束。

周玲说,相比冬奥会,冬残奥会各利益相关方的人数虽然少一些,但在残障人士的服务保障上存在一些特殊要求,比如他们的轮椅较多,残奥项目的行李有特殊性,还有导盲犬保障等。“我们已经请各利益相关方尽早确定离境安排,并将抵离信息录入系统,及时更新各利益相关方入出境计划,包括航班、人员、行李等信息。”

涉冬残奥离境人员将近16000人。据悉,民航、海关、边检、机场等单位在优化运行保障上做了许多准备工作,包括升级改造无障碍设施设备,加宽通道宽度,增设专用低位柜台,启用助残版自助健康申报核验一体机等。(经济日报记者 李万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