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大吉沙岛的隆平试验田迎来第三个春耕生产季。伴随着拖拉机的轰鸣声,田里金灿灿的油菜花完成了“使命”,被犁进土里化作稻田里的“春泥”,期待收获时节又一片金色田园、稻谷飘香。
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大吉沙岛的160亩隆平试验田开耕。
据悉,黄埔区预计今年春耕粮食种植面积达4000亩,其中,首批2000亩水稻的种植工作将于4月5日前完成。位于大吉沙岛隆平稻香园的隆平试验田还将引进20个以上水稻新品种,助力黄埔区选种育种工作。
广州市黄埔区大吉沙岛水稻智慧农场,无人驾驶水稻精量直播机在进行春耕播种。
2020年,袁隆平院士亲自选址黄埔大吉沙岛,建设近千亩试验田。其中,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种植的160亩试验田,目前已连续两年成功种植水稻,年亩产3000斤高产攻关顺利完成,早稻平均亩产1566.14斤,晚稻平均亩产1452.8斤,双季稻亩产达3019斤。
今年,隆平试验田再度加码,预计引进20种以上水稻优质品种。据悉,隆平试验田将在5天左右耕种完毕,届时还将进行20亩虾稻生态种养试验,打造有机自然循环体系。同时,开展65亩绿色种植试验,并延续2021年的低镉实验。此外,20亩用于科普与研学教育。试验田将进行生物防治水稻病虫草,使用无人机械种植,每年继续种植两造水稻。
当前正是春耕生产的大好时节,黄埔区正以科技农业为引擎,农业政策为保障,耕地保护为基础,全力助力春耕备耕开展。
“以往人工插秧,一个人一天最多插秧半亩地,用插秧机的话,一台机器得配两三名人工,一天插秧50亩左右。换成无人驾驶水稻精量直播机,无需人员操作,一天能播种近100亩地。”华南农业大学黄埔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在满博士表示,以插秧的成本来计算,传统的方式一亩地要近200块钱,现在采用机械化直播一亩地只需要不到30块钱。“解放了人力,节省了成本,效率反而高了,这就是无人化农场的优点之一。”
目前,黄埔区共有耕地面积4.6万亩,蔬菜1.7万亩,水果4.6万亩。预计今年春耕在田蔬菜的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以上,粮食种植面积达4000亩。
在科技农业助力春耕备耕上,黄埔区持续推进现代科技农业项目发展。该区与袁隆平、罗锡文、邹学校、刘仲华、刘少军等院士团队合作,建设隆平农业科技黄埔研究院、华南农业大学黄埔创新研究院、湖南农业大学黄埔创新研究院,全面开展高产田、低镉水稻、无人农场、辣椒新品种培育、茶叶资源圃等农业科技项目。
黄埔区还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在市级农业政策的基础上,黄埔区农业农村局出台了“农10条”农业生产补贴、区级种粮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等多种农业政策,加大农业生产补贴力度。区级财政种粮补贴800元/造/亩,购置商品有机肥料的按每吨400元给予补贴,并实现政策性农业保险全覆盖,降低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风险,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
微风下,大吉沙岛100亩金黄色的油菜花汇成金色的花海,吸引不少市民前来打卡。这种现代农业与田园景观的相融合,正成为黄埔区农业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
“大吉沙岛从相对封闭的小岛变成广州市郊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我们就是见证者、建设者。现在,人们更加关注和热爱农业了,证明农业和城市可完美互融。” 隆平农业科技黄埔研究院办公室主任高爱军表示。
近年来,黄埔区重点规划建设隆平稻香园,结合农文旅融合发展,提升岛上基础设施和观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如今,大吉沙水系循环系统、碧道工程、烘干储藏中心、禾下梦雕像、栈道等项目已完成建设,岛上环境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持续修建,稻田连续种植,充足的食物与和谐的环境吸引了150多种鸟类栖息岛上。(经济日报记者 庞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