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是冬残奥会的主角。在此次北京冬残奥会上,为了解决残疾运动员的“后顾之忧”,北京、延庆和张家口赛区的3个残奥村和5个竞赛场馆均设立了技术维修服务机构。在这里,来自德国、芬兰、意大利、中国等12个国家的近50人的技术团队,专门为残疾运动员所使用的轮椅、假肢、矫形器等运动器具和生活辅具提供维修服务。此前,参加此次维修服务的9名中国技师也接受了相关培训。朱思维便是其中之一。

在张家口冬残奥村维修服务中心,朱思维主要承担运动员所使用的轮椅和其他器具的维修工作。鉴于在残奥单板滑雪、残奥冬季两项、残奥冰球等运动项目中,运动员所用运动器具因碰撞而损坏的几率很大,维修服务对于保障运动员参赛非常重要。“因为运动员的赛程非常紧张,我们需要争分夺秒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好器具,帮助运动员解决问题。”朱思维说。

除了“疑难杂症”,朱思维还经常处理很多令运动员头疼的“小问题”——辐条断了、车胎扎了、螺丝松了。这些看似琐碎的小问题,却直接关系着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表现。“在赛场上,运动员需要借助辅具参与竞技;在赛场外,辅具也是帮助运动员在残奥村更加舒适、便捷生活的依靠。”

2013年,朱思维大学毕业,之后就一直从事辅助器具适配服务、辅助技术研究、产品研发及标准化等工作。在他看来,无论是赛场上还是生活中,只有帮助运动员彻底解决问题,确保装备时刻保持良好状态,才能让运动员安心比赛、舒心生活。(经济日报记者 康琼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