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已过惊蛰节气,可地处塞外的河北丰宁县天气依然十分寒冷。该县城郊樱桃沟村昌达农业生态无公害蔬菜基地的温室大棚中,正在生长的各种各样蔬菜正在展示着自己的勃勃生机。每天清晨,该基地工作人员都早起将一批到了成熟期的蔬菜通过采摘、整形、去杂、包装……历时三、五个小时左右,这些新鲜蔬菜就能加工成佳肴,摆上宾馆饭店及市民餐桌。
“我们的生产基地是一个四季都能组织专业化生产的农产品供应基地,总面积达509亩,生产各类蔬菜品种16种,平均每天产出2吨以上,主要供应北京的宾馆饭店及部分超市,销售收入能达3万元以上。除了我们自己生产外,公司还通过农业协会带动农民进行专业化种植,促进农民通过蔬菜种植增产增收。”丰宁昌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德强这样表示。
丰宁县通过农业园区建设实现了农民家门口就业。张志强摄
丰宁县昌达农业公司员工正在采收生态无公害蔬菜。张志强摄
昌达农业利用天然优势,发展特色蔬菜仅仅是丰宁发展特色农业的一个缩影。丰宁县县长曾庆鹏表示:“通过十多年的农业结构调整,过去基本不种商品蔬菜的丰宁已经发展错季和设施蔬菜种植15.4万亩,市场化率达到70%以上,销售总额达到9.24亿元。”
据曾庆鹏介绍,丰宁处于内蒙古高原坝头区域,在国家实施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中,丰宁被确定为生态支撑区和水源涵养区,为了拿出更多的土地发展生态林草基地,县里大力进行了农业结构调整,全力改变以往那种广种薄收,越贫越垦,越垦越贫的恶性循环状况,充分利用当地风净水清,天气冷凉,天然虫害极少的生态及地理优势,全面推进特色错季蔬菜种植。老百姓们算了一笔经济账,种一亩大田错季蔬菜有2000元以上收入,大抵相当于以往五亩以上普通农作物种植收益,种一亩暖棚设施蔬菜,有万元以上收益,相当于以往20亩以上普通农作物收益,有收益就有动力。
丰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正在田间进行生态无公害蔬菜品质检测。张志强摄
通过调整,丰宁的蔬菜产业实现了规模化发展,精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这里生态无公害蔬菜很快在京津及南方打开了销售渠道,由于特殊的地理原因,形成了特色的品种,其售价一般能比其他区域蔬菜高出20%左右,这样一来,就让这一产业发展在该地形成了良性循环。截至目前,全县种植面积已经连续6年保持在15万亩以上,使得全县农民人均收入连续6年保持11.5%左右的增速,于2021年达到11550元。
丰宁县黄旗镇长城营村的农民在大棚中采收蔬菜。张志强摄
关键词: 无公害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