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里,走进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清溪街道的南溪苑社区,只见家家户户阳台上的不锈钢护栏反射着明媚的阳光。“这是我们送给所有搬迁居民的‘礼物’。”清溪街道工作人员宋长菊告诉记者,南溪苑社区去年实施了阳台美化亮化安全防护工程,为所有居民的阳台安装了不锈钢护栏。

南溪苑是花溪区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019年6月,来自辖区7个乡镇的290户1060名群众陆续入住,开启新生活。经过不懈努力,如今的南溪苑基础设施完善,小区环境整洁,居民生活面貌焕然一新。

“我们为居民办了三件大事:一是建成了‘新市民·追梦桥’活动中心,孩子们有地方活动了;二是建成了日间照料中心,困难群众吃饭更有保障了;三是解决了就业,年轻人能在家门口挣钱了。”南溪苑社区党支部书记程华强自豪地告诉记者。

在南溪苑“新市民·追梦桥”活动中心,不时传来阵阵音乐,十几个孩子正在学习舞蹈《红星闪闪》。这是南溪苑社区“雏鹰计划”的学习内容,负责老师是“益馨社”的志愿者陈平。“益馨社”是清溪街道自主孵化的社工组织,居民入住之初,志愿者们便同步进驻,帮助孩子们快速融入新生活。

南溪苑社区共有242名未成年人,适龄孩子均在花溪区民族中学的中、小学部学习。农村孩子学习基础薄弱,刚进学校时,不少人“跟不上”。为帮助孩子们赶上学习进度,社区组织学校老师举行了多次座谈,研究解决方案,最后陈平所在的“益馨社”成了主力军。

“我们一放学就去陈老师那里补课,周末和寒暑假也一样。”12岁的陈莹在社区帮助下收获满满,不仅学会了跳舞、演讲,还在期末考试中拿了搬迁孩子中的第一名。有了课后的“开小灶”,南溪苑孩子们的学习成绩稳步提高,愈加开朗自信。

“‘雏鹰计划’除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外,还聚焦他们的行为习惯矫正、兴趣培养、知识面扩展等。”陈平告诉记者,“益馨社”陆续推出了课后4点半课堂、特色课堂等项目,惠及7250人次。用程华强的话说,“孩子们能顺利成长起来,南溪苑才有未来”。

南溪苑低收入人口多,清溪街道为此引进了制衣厂,就建在距离社区不到2公里处。每天,李婷与社区工友们一起上下班,朝九晚五,不仅能兼顾家庭,每月还能领取3000元工资。

“有收入,大家才能安心住下来。”程华强告诉记者,解决就业是南溪苑面临的大问题。

南溪苑社区把能就业的居民划分为三类:有一定技能的,社区鼓励在原岗位原地就业;无技能身体健康的,社区帮助开展技能培训;年纪较大的,社区充分利用政策开发公益性岗位。

“在教授她们一门手艺的同时,希望我们的民族文化也能传承发扬下去。”王启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溪苗绣”传承人,去年受邀在南溪苑开设苗族刺绣技能培训班,帮助大家掌握就业技能。目前,花溪区已组织南溪苑社区居民开展刺绣、蜡染、家政、厨师等创业就业培训课数十次,不少像李婷一样的社区群众通过培训成功就业。

此外,社区还引进了藤编厂和家政服务公司,并签订相关就业协议。“目前,南溪苑具有劳动能力的440余名群众已基本实现就业全覆盖,有劳动力家庭确保1人以上实现稳定就业。”程华强说。

87岁的王幺妹身体硬朗,每天中午准时到南溪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吃午饭,“吃饭不收钱,大家像一家人一样,热闹得很”。王奶奶口中的“免费午餐”计划始于2020年6月13日,“社区很多年轻人早出晚归,家里的老人、孩子中午吃饭成了问题。”于是,程华强通过街道申请了民政资金,建立了日间照料中心,并通过爱心企业募捐,启动了“免费午餐”计划。如今,平均每天有70多名老年人、残疾人和儿童前来就餐。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与残疾人,社区党支部还组织党员志愿者送餐上门。

社区还组织成立了帮扶小组,适时开展上门服务,帮助独居老人、残疾人等打扫卫生,开展爱心陪伴;成立了舞蹈队、芦笙队等,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坚持实行文明家庭星级评定制度……如今,搬迁群众成功经历了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变,在南溪苑落地生根。(经济日报记者 王新伟)

关键词: 持续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