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即将迎来成立五周年。在3月30日的在线采访中,中国铁塔河北雄安分公司总监张辉告诉经济日报记者,目前雄安新区所有重点区域、热点区域均已实现5G全覆盖。
据张辉介绍,截至目前,共完成5G宏站建设项目1700余个,100%共建共享,实现了县城主要区域、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安新容城连接线、安新白洋淀景区、京雄高铁沿线、雄安站、容东片区、商务中心、郊野公园等重点区域的5G全覆盖,有效推动5G与行业融合发展,助力5G网络和行业应用全国双领先。
不仅如此,中国铁塔还将资源共享做到极致。“5年来,我们新建、改造塔类项目4500余个,室内分布系统面积2600余万平米,覆盖高铁总里程70公里、高速总里程110公里。运营商共享率由80%提升至98%以上,新建项目100%实现共享,减少铁塔重复建设1300个,节约行业投资2亿多元,节约土地140余亩。协同电信运营企业全力推进5G新基建,新区率先在全国开展5G商用网试验,为全国5G商用提供宝贵经验。”张辉说。
在信号满格的雄安新区,新建城区中却很难找到一座通信塔,这是怎么做到的?答案是,为了最大化减少通信建设对城市风貌的影响,雄安铁塔提出了天线仓、融合塔等“塔城融合”创新方案,使通信基站与城市环境完美融合。
2021年,铁塔公司推动并编制完成《雄安新区5G通信基站专项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同步开展通信规划,并将新区 “一主五辅”区域内机房、传输管道、基站等通信基础设施全部纳入规划,为新区“塔城融合”理念落地和通信建设提供了保障。
容东片区是雄安新区第一个新建城区,规划建设98个宏基站和近1000栋楼宇室内覆盖系统。雄安铁塔提早介入,实现了通信覆盖与安置房运营交付同步启用运行。在宏站建设上,将基础设施尽可能融入周边环境,努力实现“塔城融合”。在室内网络覆盖上,采用5G无源共享室分方案,对于大型公建、商超区域采用分布式MIMO无源室分创新方案,提高区域内容量。
而在老城区,“塔城融合”则要克服更多困难。比如,雄安原有城区雄县三中的融合塔模式,是经过多次调整形成的解决方案,把通信基站融合到学校标志性建筑塔楼里,解决了风貌融合和通信信号高质量覆盖的问题。
未来的雄安新区,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为解决人们在室内及地下的定位需求,致力于“塔城融合”的铁塔公司正积极探索,提出了“北斗+无源室分”的解决方案,创新性地利用铁塔公司室内分布系统将北斗信号引入室内,为车辆导航、应急反应、物流配送等提供室内及地下的实时位置信息。
不仅如此,张辉介绍,在服务好新区移动宽带网络覆盖的同时,铁塔公司还充分发挥通信塔“点多面广、站高望远”的资源优势和专业化能力优势,大力拓展社会共享,将“通信塔”数升级为“数字塔”,通过“铁塔+5G+AI”为环保、林草、应急、以及铁路、卫星导航等各行各业提供中高点位视频信息服务,主要包括视觉感知、数据采集、图像分析、信息处理等。
过去5年,雄安铁塔已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在安全巡检、人居环境治理、水文环境整治等方面开展了10余个大型视频信息服务项目。例如,通过在京雄高铁沿线的通信塔布设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对采集的视频画面进行AI智能分析,可及时发现破坏铁路等违法行为,助力护路人员实施精准打击,保障铁路沿线安全。秸秆禁烧监控和森林防火监控项目,也同样得益于广布的通信塔资源实现低成本、快速建设,目前覆盖雄安新区40余万亩林地,农田覆盖率90%以上,为新区露天秸秆禁烧整治及千年秀林防火提供了技防手段。在主要河流、排水渠周边的通信塔部署智能高清摄像头搭建河湖监控系统,实现了全天候服务,为新区防汛及河湖“四乱”治理提供了可视化、数字化的技术手段。在容城境内各乡镇建设综治乡镇视频监控,为新型智慧农村综合治理建立了新模式。
“一座塔上挂载的智能高清摄像机所抓取的视频,根据客户需求可通过后台的AI算法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不同行业提供信息化服务”,张辉表示,铁塔公司正从通信塔、机房等基础设施的共享,对站址运行维护智能监控平台的共享,和遍布全国的维护队伍的共享,扩展到设备的共享、数据的共享。
此外,立足雄安新区未来绿色交通出行的需要,雄安铁塔以新能源绿色出行为发展方向,面向外卖骑手、社区居民等不同群体,加快建设低速电动车换电、充电等新型智能化基础设施,解决低速电动车群体充电慢、不安全、成本高、续航短等问题,打造惠民工程,助力新区“双碳战略”。这些智能换电柜一部分共享通信基站站址,在部分时段换电柜储存的锂电池也可作为基站备用电源使用。新锂电池在换电柜使用一段时间性能下降之后,可在基站梯次循环使用。
目前,雄安铁塔已在新区建设换电网点30多个,建设小区智能低速车充电桩4500余个,为社区居民提供集中充电场所,满足了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充电的需求。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