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上海正在推进新一轮核酸筛查工作,主要任务是彻底排除风险点、切断传播链,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尽早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在4月3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前期核酸筛查情况,我们决定今天(3日)在全市进行一次抗原检测,明天(4日)在全市进行核酸检测。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刘平介绍,浦东浦南相关辖区第一批地区于3月28日-3月31日进行了核酸筛查,累计筛查1832.9万人次。浦西相关辖区为第二批地区,于4月1日启动筛查,累计筛查采样1441.16万人次。为了做好筛查工作的组织实施,上海在市、区两级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分别成立核酸筛查工作专班,统筹协调核酸筛查工作。在准备阶段按照采、送、检、报这一链条来设计安排:

一是采样环节。在摸清辖区内街道(乡镇)、社区、小区的实际管理人口底数基础上,安排所需的采样人数;原则上以小区为单位,参照每2000-3000人设置一个采样点。配足工作人员、志愿者维护工作秩序,引导广大市民落实2米线间隔;通过分批次、分楼栋、分时段的方式,减少人员在短时间内聚集,避免交叉感染。

二是转运环节。要求启动核酸采样1个小时后,把首批样本转运至检测机构,检测机构开始运行。后续样本每半小时至1小时收集转运一次。同时,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为转运车辆做好运输保障。

三是检测环节。快速检出结果,对于后续快速管控、减少传播至关重要。本次筛查特别加强采检匹配的动态指挥和调整,实时掌握采、送、检进度。根据已设置采样点的采样能力、各检测机构的实际检测能力,提前做好划片送样的匹配。根据核酸检测机构的实验节奏,分批次送样,动态调度,做到“不空机、不积样”,利用好各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

四是报送环节。要求检测机构发现样本检测结果异常后,立即上报疾控机构和卫生健康部门;各区接到报告后即启动相关人员的固定、采样和检测工作,尽可能缩短时间。两批次的核酸筛查工作在广大市民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下,总的看来是平稳的。

疫情以来,上海已经陆续启用后备定点医院,改建一批方舱医院,上海现有定点医院、后备定点医院、方舱医院10余家。同时,又改建了一些大型公共设施,努力实现感染者应收应收,在已开设的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上海在原派驻的10家医院基础上,又增加了龙华医院、岳阳医院、曙光医院、肺科医院、杨浦区中心医院等多支医疗队进驻。

“当前,全市医务人员已全力投入疫情防控、核酸筛查、医疗救治、疫苗接种和面上医疗服务工作,为进一步做好疫情应急处置任务,国家已组派医疗队援助上海。”吴乾渝表示,兄弟省市的医疗队主要入驻方舱医院开展收治工作,首批江苏、浙江、安徽的医疗队员、采样队员已经先期抵沪开展工作,非常感谢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经济日报记者 李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