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连轴,在上海疫情最严峻的时刻,几乎已经成医疗转运人员的常态。很多市民群众非常想知道,“转运队”是如何运转的?现在,记者就走进上海青浦区朱家角镇综合行政执法队18名工作人员,记录他们一天的工作与生活。

记者发现,舍小家、顾大家,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为封控期间特殊医疗需求的居民提供医疗转运服务,这18人已经成为朱家角镇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一起看看特殊时期,这支转运队的“24小时”。

午夜23:00-01:00

夜深了,中队依然灯火通明。明天的早班转运组在提前准备随行人员和司机的防护服、消毒液、通行证等用品。

“喂 您好刘师傅,我们是明天早班转运的搭档,明早6:30在镇政府旗杆下集合”。23:20,老马电话联系搭档司机,对接工作事宜。

凌晨01:00-05:00

休整,随时待命准备。有的躺在沙发上、有的睡在简易床上……队员们进入了短暂的休整期。同时,保持手机畅通,有突发情况,即刻响应。

丁零零……凌晨2时,在朱家角镇医镇医疗保障服务组值守的执法队员戈蓓蕾突然接到求助电话,一小区的刘阿姨流鼻血不止,可能是血管爆裂,家属紧急联系朱家角镇医救组,核实情况后,戈蓓蕾和彭慧昕将车辆出入通行证送到家属手上,患者第一时间得到了救治。

凌晨05:00-07:00

备战,做好出发准备。清晨6:00,在办公室简单应付早饭后,转运组的同志们各自做着准备工作,做好抗原自测,个人防护工作,确保安全。出发前还要进一步确认名单,准备完毕,整装待发。6:30,执法队3组队员准时到达镇政府集合点,等待首批病人到达。给提前到达的司机们穿好防护服,交接好车辆通行证,查看48小时核酸证明。

早晨07:00-09:00

出发,护送首批病人。出发前,认真检查乘车人员核酸检测情况,上午7:00陆续出发,今天首批护送的病人有3组,罗慎军带队到松江第一人民医院做放化疗7人;葛方明带队到长海医院、上海市中山医院放疗、国妇婴和瑞金医院做放化疗、手术和孕产检等患者及家属12人;马引根带队到区中山分院复诊、输液、血透、配药10人。

“请大家不要拥挤,我们队员会根据安排表清点上车人员。”执法队队长陈健荣拿着扩音器,指挥大家有序排队。书记迮益军核对人员上车情况。

上午09:00-11:00

9:10,医疗救治服务组接到求助电话有一孕妇腹痛需要紧急就医,由于情况紧急,转运队员将执法车辆进行消毒后,用执法车辆将孕妇及家属送至区中山医院就诊。

中午11:00-13:00

探望,疫情挡不住温情。

“朱阿婆,今天该换药了,前几天看你的腿上有点化脓,不能间隔时间太长。你准备一下,我们一会儿就来接你哦”。

朱阿婆是一位视障独居老人,双脚二度烫伤,4月3日,执法队员曾带她到社区医院复诊换药。匆匆用过午饭后,执法队的蔡健和小陆来到阿婆家,阿婆笑容满面地开门迎接,细心的小陆发现厨房的地上有一大滩水渍,赶紧用抹布将水擦干,生怕她又要打滑。一想起她上次说的淋浴器坏了,蔡健二话不说,发挥起他修理小能手的功夫,三下两下就把热水器修好了,老人家啧啧称赞。随后,转运队员带老人到社区医院完成复诊换药。

下午13:00-15:00

吃饭晚点是常事,13:00,执法队的老马刚脱下大白扒口过点的冷饭,来不及休整马上又要出发了。下午到青浦区中山医院的大巴由老马和小胡负责。13:30,大巴随车人员老马刚把一位坐轮椅的老人扶上车,突然接到工作组电话“封控区淀峰村有四位村民急需配药,由于村委工作人员也无法外出,需派人前往该村村口取病历本帮忙代配。”

这趟载了20多个需做加急核酸的患者的大巴士马上就要发车了,时间紧迫。老马交代好队员小胡清点好这趟车的上车人员,立马执法车前往最西边的村落,从志愿者手里接过四本病历本和四份药品清单。到了医院后,老马和队员小陆分工合作,根据患者写下的要求,与医生一一核对,挂号、配药、付费、取药,一圈走下来,老马穿着的大白服里已经大汗淋漓,防护面罩也模糊了。

下午15:00-17:00

由于接到额外增加的需要到青浦区中山医院做核酸、配药、就诊的患者比较多。15:00,朱家角镇医疗救治服务组临时调度了一辆车子,以满足患者需求,但是由于每个人所用时间不一,回程时间无法确定。天气日渐炎热,根据疫情防控的要求,大巴士内空调无法开启。车上有一位谢阿婆,为了第二天做血透治疗提前来医院做核酸的,核酸很快完成后,她在车内等待其他患者,但车厢内温度逐渐升高,她很快坚持不住了,卧倒在车厢最后一排,随车队员陈昕看到后,赶紧询问:“阿婆,你还好吗?”“我有点头晕,我家老头子还没上来”。执法队的陈昕立马通过工作组的微信群询问中山医院周边是否有我们镇的其他车辆,另一辆车子的跟车人队员曹云洁迅速响应:“我们车子上还有空位,我们还有两位病人还需一段时间,阿婆可以先坐我们车回去”,经过交接,谢阿姨安全到家。

下午17:00-19:00

“饭来啦,大家快来吃饭 ,还没回来的人饭菜都在保温箱里,微波炉再转一下。我这电饭锅里在煮茶叶蛋,你们要吃的来拿哦”,“小阿妹”胡洁晴是执法队得力的后勤保障员,整日风风火火,保证全队的防疫物资、餐食及时到位。

晚上19:00-21:00

一个都不能少。

20:50,执法队的王晨从青浦区中山医院带回了最后两个输液的病人,按照闭环工作要求,接送必须对得上。

结束了晚班,返回程序一个步骤也不能少,手消毒、摘手套、脱防护服、撕密封条,全程不能触碰皮肤和衣服,防护服的回收也至关重要。

晚上21:00-23:00

总结,安排明日工作。

一天的转运工作基本结束,21:45,执法队副队长陈蔡建坐在电脑旁汇总今天的数据,今天执法队出动16人次参与医疗转运工作,完成闭环医疗转运病人158人。

随后,陈蔡建对照镇医疗服务保障组刚刚发来的就医明细,对明天的转运工作进行排班。

白天时间队员们彼此见面很少,沟通都是在电话和工作群里,为及时了解队员工作需求,22:00,执法队开个短会,对大家一天的工作表示充分肯定,同时安排布置明天的工作。

“虽然已经做了细致的安排,人员落实和责任分工也相对到位,但是在具体工作中仍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比如,车辆调配不及时,返程协调不到位等。现阶段我们还不能松懈麻痹。大家加把劲儿,胜利就在前方!”执法队队长陈健荣提醒大家要注意事项。

一天的24小时结束了,新的24小时又开始了……人人知道很累,坚持下去依然累,明天会更累,但运行到现在,不论是执法队员还是协管队员,不管是男同志还是女同志,没有一人叫苦喊累掉链子,面对疫情,当一袭“城管蓝”换成一身“抗疫白”,他们使命不改,默默筑牢生命绿色通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