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轰鸣,焊花四溅,车辆穿梭,机械交叉作业和建筑工人忙碌的背影......走进青岛微电子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园区处处呈现奋勇争先、热火朝天的喜人场景,一场项目建设的“速度与激情”正在这里上演。
重点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强引擎”。青岛市崂山区将重点项目作为稳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多措并举扩大有效投资,稳住经济基本盘。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进度没落下。疫情期间,受到人员管控等各方面的影响,建筑工人由1000人精简到了400多人。面对人员骤减、生产材料短缺等重重压力,项目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倒排工期,并对施工顺序进行了优化调整。正常情况下两年多才能完工的项目,仅用一年多就将完工交付。目前,园区内的厂房、餐厅、宿舍等6个建筑单体均完成主体封顶,多个环节进入收尾阶段。
青岛微电子产业园项目占地200亩,总投资约67亿元,分两期建设。该项目采用先进的系统级封装工艺,生产智能传感器及微系统模组,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及周边智能终端、智能穿戴、医疗健康等领域。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新增就业3000多人,在很大程度提升崂山微电子产业的竞争力,助推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疫情影响在所难免,迎难而上事在人为。省市区三级重点建设项目——青岛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自2月中旬启动施工以来,短短一个多月时间进展迅速。特别是疫情期间克服种种困难,崂山区对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动研究,积极协调,想方设法打通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难点”“痛点”。目前已完成止水帷幕3500余米,土石方开挖工程也已经开启。
项目是区域发展的生命线。崂山区各级各部门坚持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不误,在严格落实项目工地防疫管控措施的基础上,以“严 真 细 实 快”的工作作风,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顶格协调、顶格推动。在项目建设上,聚焦全年固投增长目标任务,43位区级领导对310个固投项目分工包联,强化专班推进、“红黄绿灯”等机制,确保各项任务早见战果、善作善成。
全面破解“难点、堵点、痛点”,对崂山区范围内的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项目,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进行全流程改革,推行“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模式。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涉及的立项规划用地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实行“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对各阶段审批的办事流程、耗时、材料、费用全面优化。在具备条件的区域,积极开展区域评估,“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全面实施多测合一、联合验收。实现“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一套机制”规范审批运行,全面在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
抗疫情,抓发展,崂山在春光里踔厉奋发。通过优化服务,不仅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也陆续落地投产。今年以来已引进虚拟现实产业园、地中海俱乐部等亿元以上“四新”项目18个。一个个项目的落地开工,像春天里一棵棵萌芽待发的种苗,充满了向上的力量与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