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凌晨,宁波市鄞州区报告1例新冠病毒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哨声”再次吹响,“三区”范围迅速划定,核酸采样点精准布局。

“面对疫情,我们有特殊的‘鄞州解法’。”鄞州区大数据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董琳指向身后的“基层一表通”驾驶舱大屏,“8日凌晨,一接到初筛阳性病例信息,在区防疫指挥部值班的大数据中心工作人员立刻打开‘基层一表通’应用,根据人员查询和按户查询,迅速定位了相关人员的家庭住址,并对人员所在的楼道、小区以及附近相关小区人员情况进行匡算,作为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划定‘三区’的基础依据。” 在“三区”确定后,“基层一表通”为社区的扫楼工作提供了人房关联的第一手数据,同时一键生成“三区”相关小区的人口底数,向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提交,为下一步核酸采样点、人员隔离、人员转运、物资配送提供了基础数据,赋能疫情防控的高效精准。

宁波鄞州区“基层一表通”通过整合20余个部门、73张数据表、16个数据接口,实现了鄞州全区人口和家庭住户的精准画像;并通过组件化智能报表工具进行数据一表管理,实现了上级任务智能下达分派、基层数据智能上报管理的业务协同,由“数据跑路”代替“社工跑腿”,切实解决社工工作中上报数据信息体量大、手工操作效率低、需求时效性紧急的难点痛点,在宁波市第一个实现了基层社工“最多报一次”。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不仅大大减轻了基层社工的负担,并且提供了坚实的基层治理数据底座,成为疫情防控中与时间赛跑的“利器”。让数字赋能基层治理,不断提升基层“智治”水平。 社工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是服务居民群众“最后一米”的主力军。一名基层社工,往往服务管理着十几幢楼,又对接民政、党建、人事、妇联等条线工作,经常需要上报数据、信息。“我们在基层调研中发现,每个社区至少需要维护21个系统、18张报表。”宁波市大数据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武军介绍,针对基层治理的这一“痛点”, 借助宁波城市大脑,我们打通了公安、计生等多部门、多平台的数据壁垒, 通过组件化智能报表工具进行数据一表管理,实现上级任务智能下达分派、基层数据智能上报管理的业务协同,由“数据跑路”代替“社工跑腿”。 据了解,鄞州区基层“一表通”自去年上线以来,已在鄞州区各镇街全面推广使用。目前,宁波市大数据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正在全力优化升级相关产品,并向宁波市推广应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