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还处在严峻时刻,银行网点多处于停业状态,但很多业务又不能耽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记者4月13日从上海农商银行获悉,该行在防疫封控情况下,提前安排柜面人员24小时驻守网点,通过线上资料传递、客户足不出户,跨机构受理全市各区对公贷款放款、还款、延期等各项临柜业务,实现网点临柜业务不间断。
4月5日,上海农商银行临港新片区支行得知保供企业清美集团为响应保供政策,为上海市民提供稳定、安全的农副产品,正积极着力于复工复产,旗下三个子公司需放款合计3000万元。由于疫情突发,清美集团处于封控区域,无法落实借款相关材料的面签,客户用于受托支付的相关凭证无法申请,相关放款条件无法落实。
了解到该情况后,上海农商银行积极响应,秉承“特事特办”原则,对客户业务诉求及办理环节进行分析和评估,在确保客户意愿核实准确无误、办理手续合规的前提下,由临港新片区支行营业部完成贷款发放及受托支付手续,切实保障保供企业的复工复产工作。
自封控升级以来,对于上海各区的资金结算需求,上海农商银行均第一时间响应、落实,保障基层工作的开展。4月7日,该行杨浦支行收到杨浦区一街道办事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及事务受理中心等批量支付需求,需尽快落实与社区疫情防控一线相关的资金划拨需求,合计近310笔等。由于疫情防控需要,这些单位无法提供转账凭证实物,亦无法至营业网点办理业务,而客户结算需求迫在眉睫,对此,上海农商银行结合结算业务特点,制定客户意愿核实、跨机构登录、文本传输、印鉴核验等各方面的解决方案,在确保业务办理资料齐全、流程合规的情况下,顺利完成转账业务办理,解了客户燃眉之急,落实了蔬菜等食品的补给资金以及防疫保供资金拨付要求,支持了政府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让奋战在一线的防疫工作人员、处在困难时期的企业客户感受到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的温度。截至4月7日,各代办机构共完成疫情期间结算业务近百笔,共计近24亿元。
正因为早规划、早布局、早准备,在上海疫情最严峻的时刻,上海农商银行才能全力做好全行运营工作,确保业务的连续性、应急性,保障客户的金融需求及时得到满足,更为申城早日恢复如常贡献力量。(经济日报记者 李治国)
关键词: 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