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来,在沪上这一场新冠疫情考验下,上海市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守望与渴盼、抗争与坚守的“封控”时间。
居民们虽然“足不出户”,但是意外的发现,楼道之间的邻里关系变得无比融洽,不再如往常那般熟悉却陌生。居民们每天微信群里、“朋友圈”中,交换物资信息、“抢菜”技巧,同在一个屋檐下,同住一个楼幢里,或以物换物,或伸以援手,互相鼓鼓劲打打气,许多人成了“抢菜”的高手、社区团购的“团长”。如果说,当前上海社区里最受欢迎的人谁,必然是非团购“团长”莫属。
今天,记者就找到了一位“团长”。听他讲述了自己当“团长”的故事。他叫陈雪频。陈“团长”还是一位商业顾问和投资人,他还以专业的眼光,对“团长”这一新现象,展开了自己的思考。
下面就是他的讲述——
“团长”缘起
据说现在上海最受欢迎的人是各社区的“团长”。所谓“团长”,就是那些能搞到物资,并且能在群里发起团购,然后能协调把物资运到小区,并组织志愿者,分发到小区居民的人。
现在的上海多数的小区还在封闭,食品超市还不开门,快递也不能“递”。如果要获得比较充裕的食品供应,就只能通过团购了。这种“团购”不同于商业意义的“社区团购”,是居民自发组织的自救行为,团长和志愿者也没有利益诉求,大家都是自愿做公益。
随着封控时间的延长,上海几乎每个小区的微信群都有各种各样的“食品团”,
家庭主妇们一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通过微信群团购各种物品。
现在上海的资源和物流都比较困难,能够“团”到东西也是一种运气,很考验“团长”的资源协调能力、组织构建能力,当然首先要找到靠谱的食品供应商,而且要确保食品能送到小区。
一开始,我只是给其他的“团长”帮帮忙打打下手。4月12号我第一次做小区志愿者,先去物业领取白色防护服,平生第一次成为“大白”。那天的“团长”团购了几千枚鸡蛋,由三个志愿者分发出去,我的任务是开三轮车,两外两个人负责送鸡蛋。我们用了两个小时才把鸡蛋送完。
有了这次志愿者体验,我就想是不是可以申请做团长呢?我以前给很多企业家当过领导力教练,而做“团长”很考验领导力,这个机会我一定不会错过,也算是一次难得的人生体验。
寻找货源
说开始容易,但真正开始后的每一步,发布信息—发起接龙—解答疑问—发起收款—统计信息—制作表格—对接商家—催促物流—对接居委和志愿者—分货算账……步步都不简单。
但是,说干就干,4月13号我开始找合适的物资。很快,有隔壁小区的朋友问我,他们想要团购面包,问我们有没有兴趣,这样可以让司机一起送过来。还真是心想事成,没想到我这么快就做团长了,我答应下来了,并申请到了足够份额。我先在志愿者群里申请去做团长,通过后又在小区物业进行了报备。
说实话,好的货源现在是比较稀缺的,而且货源良莠不齐,偶尔还会遇到骗子。所以,一般好的货源,就是需要靠得住的朋友推荐才可以,必须经过验证的,是靠谱的货源。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现在上海对于团购的要求也越来越规范,当“团长”必须向居委会报备。不能随便团,这是为了减少交叉感染可能。比如,团购的物资供方,需要提供“三证”,分别是上海市商务委颁发的《上海市疫情防控生活物资保障企业证明》,上海市防疫保障物资通行证以及配送人员及货车司机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三证”报备通过才能开团。有居民认为“三证”要求太高,没有必要。但现在是特殊时期,一旦社区团购前期把控不严,食物本身出现问题,或因无节制的团购把物业工作人员累垮了,整个小区就瘫痪了。所以,站在整个小区的角度,能安全满足全小区的基本生活需求,保护好物业和志愿者的体力,更为重要。
组织接龙
确定货源之后,团购发货方就会发一个购物接龙链接。由我在发到我的团购微信群里面。接下来,大家就开始接龙报名抢购。因为资源有限,所以抢得特别快,稍不留神就没了,而且这时候大家也不太注意价格。能抢到已经是运气,这也造成了不少供货商可以借机提价。居民为了满足生活需要,也就忍受了。
在微信群里,前后也就半小时,大家就把限定的面包抢完,包括288个立陶宛蒜香法棍、44个黑麦夏巴塔、4大包德国纽结、3大箱南瓜籽小夏巴塔。之后,在链接的后台就出一个Excel的表格。我就根据这一表格做一些整理,比如说按照楼号的购买的数量整理出来,为分发做准备。然后,我把团购名单整理出来之后,发在微信群里和大家一一确认,并告知大家4月15号早晨9点送货。我考虑到上次送鸡蛋用了两个小时,所以这次决定这次用8个志愿者来送,争取半小时能送完所有面包。
消杀分发
小区志愿者们也很踊跃,用了不到一分钟就有10多个人报名,最后选择了前8个人,志愿者的阵容很豪华,好几个人都是企业家和教授。
这次疫情给大家带来了很多麻烦,但至少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让以前陌生的邻居熟悉起来,邻里关系亲近了很多。
其实,在成团过程中,由于供应商参差不齐、中间商也是鱼龙混杂,如何选品、比价、品控都对没有经验的团长提出了专业挑战。而且“团长”面对的是已被专业电商平台服务惯了的居民。下单后,很多人会不停地追问什么时候发货,什么时候能到?可是,我们团长并没有物流追踪软件可以实时查询,疫情期间运力紧张,团长就要不断地去追踪、去盯。所以,在操作团购的同时,团长也成为各楼栋的意见收集者和疑问解答者。我在小区两个单独的楼栋群,看到团长对本楼栋居民几乎“有问必答”。我觉得经历这波疫情后,“团长”必定是各楼栋最可爱的人。
4月15号上午9点,30大箱的面包终于送到了,我安排8个志愿者分成4组,每组2个人,分别送不同的居民家庭,我则继续做三轮车司机。
因为前期的组织工作很到位,经过充分消杀之后,每个组只用了半个小时就送完了所有面包。团购结束后,微信群里的反馈很积极,好几个人说这是他们吃过最好的法棍面包,并表示希望还有机会团购。这次做团长的经历对我来说也很宝贵,我能发挥组织管理方面的专长,也能感受到做公益的快乐,以及邻里之间关系和睦的快乐。
陈“团长”开着三轮车送货
思考“团长”
这种有小区居民自发组织的团购其实缺少有效统筹和管理,从对接上游供应链再到小区派发物资都会对当下疫情防控带来潜在风险,比如有的团购来的水果烂了,有的居民会追着团长要赔偿;有的楼道则会出现少掉一盒的情景,处理这些杂事,要花费团长很多精力,一场“团”下来经常是身心俱疲。另外,同类型的团太多了,重复开团有点浪费,大家也容易混淆。
还有的“团长”在成团之后,遇到了物流突然涨价的事,这个团长没去和居民们商量,就自己同意了涨价,结果让居民误会他要从中牟利,最终导致这个“团”散货。还有的小区没有团购分类,通用一个群团购群,群里团蔬菜、牛奶、鸡蛋、米面油的都有。有时好几种东西在群里一起接龙,某个东西到了时间就要截团,两小时之后又有人继续接了起来;还有时几个人分别开团,居民的钱却转给了一个人……
所以,在经过一系列折腾之后,有的小区的团购就开始按照蔬菜、肉、蛋、奶、水果等品类,寻找符合政府防疫标准的大平台下单,“每单只团一个品类,全小区一起成团”的操作,在保供生活必需品的同时,减少小区“最后100米”配送工作量,在小区防疫、运力保障和生活保供之间求解出最大公约数。
不少团购的团长本身就是商业人士,在他们的操办下,团购开始按照商业化逻辑,快速进化,结合供应侧和需求侧现状,甄别供应商资质,完成价格与物资交付期的谈判,产出SOP标准化操作流程文档,逐步完成小区团购生态。
由于不少小区团购品种丰富,还出现了“不是物业不想送,是真的送不完”的情况,于是就由小区各个“团长”共同发起呼吁,希望居民们“非必要不团购”,减轻物业和志愿者的负担。
此外,在“团长”进化的之际,上海不同小区团购群体,自发地就形成了“用户组”、“外联组”、“财务组”、“配送组”、“流程组”等分工合作的分支部门,有的小区还出现了“法务组”、“纪检组”,负责统一解决团购过程中的证据留存、纠纷协调乃至退货赔偿等专业法律问题以及各类“猫腻”问题,这也充分体现了上海这一超大城市成熟的商业意识。
所以说做团长真的是出于公心来做事情的,如果你平时组织能力比较强,就相对比较容易,组织能力比较差的话,就容易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这次当团长,更多是想体验一下,未来应该不会继续当“团长”。我和我小区的朋友们也都期待着这次疫情能够尽快过去,如常的上海尽快回来,届时再和这群云上相识的友邻、特别是我的团长战友们线下欢聚。
关键词: 我在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