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来自上海消防部门的队员们义无反顾,纷纷奔赴抗疫一线,与病毒展开较量,在方舱中驻守……在用理想、信念、坚持和努力诠释消防队员们的使命与责任。
以下几篇来自上海抗疫一线消防队员的日记,字里行间透露着真实与温暖。从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他们对抗疫必胜的决心和信心,还有对“岁月静好,人间皆安”的期盼与祈愿。
上海市浦东新区消防救援支队周渡消防救援站张旭挺:
“同舟共济、携手渡难”
4月9日,多云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3月26日凌晨,接上级行动指令,周渡站战“FENG”突击队迅速集结,星夜赶赴世博展览馆集中收治方舱医院,实施24小时全程驻防任务。
作为一名党员骨干,我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深知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但我们是一名消防救援人员,在疫情防控最关键的时刻,我们也是为生命坚守的一员。
4月9日,伴随着清晨6:00的闹钟铃声响起,我们又要开始一天的工作了,同时也是我们变身大白的时候了。
早上7点,此时我们也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了,车辆、住宿点、厕所、浴室,甚至走过的地面……每一处角落都在进行着全面消毒,“这项工作必须细致,不能留下任何死角,才能有效保证大家的健康安全。”每天的6次消毒都是由消防员许成鸿进行的。他总是将消毒液提前准备好,到点后就背着消毒喷壶,认真地喷洒着每个角落,每次消毒都要花费半个小时,在消毒完后,许成鸿总会笑着说“为了大家安全,每次消毒都要仔仔细细的,走了这么多的路,就当开小灶加练,正好减减肥啦”
下午15点,又到了一天当中最为重要的时刻,由于疫情影响,许多工作只能通过手机视频的方式来开展进行,但是对于有着7000多名无症状感染者的场馆以及外部活动集装箱的危险因素影响,都容不得我们有一点马虎。在我们的工作群中,线上点名、“一点一”方案研习、帮扶指导微站开展消防工作以及对消防控制室值守的叮嘱……这些都是我们必须严格落实的。我时常跟兄弟们说:“危险在我们不经意间就会发生,只有我们不厌其烦地进行重复的工作,才能确保危险源头扼杀在萌芽中。由于此次任务的特殊性以及生活环境的影响,虽然警情不多,但是我们没有丝毫放松。
晚上7点,现在周围人也少了,每日固定的体能训练也就开始了,为避免被感染的风险,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佩戴口罩,以轮转进行、错位训练的模式开展训练。训练的内容有跳绳、折返跑、深蹲、俯卧撑,主要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储备良好的体能,以便更好的处置突发状况。别看平时大家对训练科目都很熟悉,但是因为口罩的缘故,几个来回,消防员代世杰就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带口罩就是不一样,真想把它扯下来,喘不动气……”
晚上21时30分,为加强第一出动力量,增强快速处置实力,驻防小组5人枕戈待旦,只为随时应战,筑牢安全防护“防护堤”。令我最感动的便是到了晚上轮流分开洗漱的时候,驾驶员史烁这样说到:“今天旭挺白天太累了,早点去洗漱,洗漱好可以早点休息。”然后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我们每个人都很累,但是兄弟们都能够互相体谅,互相关心,只能在心里感谢兄弟们了。
现在是23时20分了,静下心来回想这一段时间的工作,事情有多有少,心里有苦有甜,但我感到十分充实。同时现阶段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为每隔三四天就会听到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工作人员阳性确诊的消息,再加上此次任务带了两名新消防员,我一定要发挥好“老大哥”的带头作用,让我的兄弟们安安全全的完成好此次任务。 疫情就是集结号,作为一名党员,我将始终冲锋在疫情防控最前列,以最朴实的态度,最真实的自己,干好本职工作,为疫情防控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平凡的工作中,做不平凡的我们。
上海浦东新区消防救援支队世博大队党员汪学张:
“六小时后是日出是曙光”
4月15日,阴
4月15日,我进驻上海世博方舱医院的第20天。回忆这20天的经历,虽然工作紧张、条件艰苦,但我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在战“疫”一线才是我最大的价值。
3月27日晚11时,我接到单位电话,告知我世博方舱医院即将启用,需要我们世博消防救援大队派出力量24小时驻防。得知消息后我便主动请缨,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还未再好好看一眼熟睡的女儿便匆匆离开了家门,1小时后我驱车赶到了世博方舱医院。到了驻防地点,一系列问题便迎面而来,方舱医院日常防火如何落实?一旦遇到火灾等突发情况如何快速处置?防火宣传如何开展?在做好消防工作的同时如何做好自身防护?忙碌着思索着已到了凌晨三点,第一夜我们就睡在了驻防消防车内,队员们连续奋战,车内的呼噜声此起彼伏,思考着接下来工作的我久久无法入睡。
这次的驻守任务,需要24小时全程看护世博方舱医院,我深知身上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懈怠。顾不上休息,第二天一早我便开始忙碌着完善灭火应急预案、开展消防设施测试巡查等工作,我心中下定决心:一定要确保这七千余名患者和一千余名医务工作人员安全。每日检查消防设施运行情况以及消控室、消防通道、消毒药剂房等重点区域,起初的几天总有朋友发来消息“上海不是封城了吗?你怎么还是每天两三万步”,看到身边医务人员匆忙的身影,我知道比起这些白衣为甲的天使,我不是最累最辛苦的那个,在我身边有很多的党员日夜坚守,与病毒赛跑,不管是三万步的人民警察、还是四万步的医护人员,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目标:抢先病毒一步。
这些天最大的感悟是:在方舱医院的每一分每一秒都需要打起万分的精神。尽管我们采取了全套的防护,可是密集与患者接触,身边的工作人员还是有感染,但没有一个人选择退缩。我们驻防点最小的队员代世杰说:现在全上海都在为疫情防控努力,我们也必能克服一切困难,为这座城市尽到一点绵薄之力。
今天做完最后一轮防火巡查已是22时47分,还未回到住宿点,妻子便打来了视频电话。也许是昏黄闪烁的路灯、也许是眼睑久不见消退的麦粒肿,听到3岁的女儿在视频那边叫着“爸爸、爸爸”,眼角不知怎的就变得湿润了。在工作中我了解到,我们的很多医生、护士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回家,我们的部分消防队员甚至已经三个月没有回家,我们都在为这座城市的复苏努力着,我们也相信属于上海的春天即将到来。在这场疫情防控的大考中,无论是我们忠诚的“火焰蓝”还是纯洁的“天使白”,我们众志成城的“逆行者”是病毒无法摧毁的堡垒。
23时19分,我用手机记录下这忙碌充实的一天,致敬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党员干部、广大志愿者,虽然身体很疲惫,但我知道6小时后便是日出,是新的开始,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
上海浦东新区世博大队前滩站副站长张辉:
“哪怕再辛苦也是值得”
4月16日 ,晴
终于结束了今天的任务,现在已是17日的凌晨,看看自己的黑眼圈和未读的微信消息,这些天的记忆如此的历历在目。
4月13日中午接到要进驻方舱的消息,我便主动请缨,当天下午便开始了入舱前的培训考核。虽然之前也穿过医用防护服,但进入方舱工作对穿脱的要求高了很多,为了尽快能投入到工作,我们一遍遍反复练习。练习穿脱的中途手机一直在震动,担心自己拖了团队的进度我就一直没敢拿出手机,一直忙碌到了晚上才给父亲回了电话,听到父亲说母亲因为心包积液再次住院,我的心里顿时一阵忐忑,平缓了自己的情绪后我和父亲承诺,疫情结束就第一时间回去看望母亲,担心母亲挂念我,这一次我选择了隐瞒:我没敢告诉父母自己主动申请进入方舱工作。待疫情结束,我想父母一定不会责怪我,一定会为我感到骄傲,只是此刻这个消息并不适合让母亲知道。
我知道只有此刻更加投入的去工作,才能不去一直想母亲的情况。我主动申请进入人数最多、情况最复杂的H1舱,进舱后便第一时间投入工作:检查消防设施、紧急疏散通道、检查用电安全情况,舱内一圈下来汗水早已湿透了衣服。可是想到自己的工作我又觉得自己的付出很值得,进舱的这三天我组织张贴消防海报500余张,收缴大功率电器6个,组织清理违规搭建的床单30余处,为方舱的安全消除隐患,这是我的职责。进驻初期人员紧张,两天内我和同组的队员就进舱18个小时,黑眼圈成了我们的标配。包裹了两层防护服,身体体感异常闷热,为了不耽误工作,我们进舱前2小时就停止喝水,舱内闷热,汗水浸透衣服,嘴唇干裂难受,但我们都觉得再辛苦也值得,为了“小家”更为了“大家”,我们火焰蓝的身影闪耀在方舱一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