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麦肯锡中国金融业CEO季刊》2022年春季刊——《可持续发展:全球金融业实践与探索》。近年来,可持续金融市场实现蓬勃发展,从全球范围来看,2021年,全球碳配额交易市场规模达8510亿美元;可持续融资单年发行规模达1.6万亿美元,5年年化增速逾60%;二级市场ESG基金管理规模已趋3万亿美元;麦肯锡估算,到2030年,包含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在内的可持续领域六大主题将涌现7万-11万亿美元投资机会。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张海濛说道:“在《巴黎协定》提出后,全球各国和地区纷纷做出了净零承诺。据麦肯锡估算,要实现全球净零目标,在2021至2050年期间,净零转型所需资本支出年均约为9.2万亿美元,较当前年均支出增加多达3.5万亿美元。”
作为经济融通枢纽,金融业对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越来越多国际金融机构签署了负责任投资倡议或加入国际净零联盟。中国金融机构也积极参与可持续市场,在2021年,中国绿色贷款余额人民币15.9万亿元,同比增长33%,居各类别贷款增速之首 ;同时,泛ESG公募基金也实现快速增长,管理资产规模达人民币5400多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3倍多。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曲向军表示:“可持续转型是当前金融业热门的话题之一,银行、保险、证券、资管、私募基金等行业的头部机构,纷纷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公司重要战略,加速推进ESG转型。”
“国内大部分金融机构目前缺乏一套清晰、标准的ESG转型框架指引。我们建议头部机构首先要提升ESG转型的战略地位;其次,制定具体、可量化的目标,为后续的ESG举措落地设置衡量标准;此外,在推动落地过程中,金融机构可以从商业模式、组织治理、生态建设和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入手,确保转型分阶段落地。”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周宁人指出。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曲向军认为,ESG转型是一项大型且长期的工程,也是关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目前,国内大部分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尚处于起步初期。但随着监管推动和人类面对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加剧,ESG转型将成为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众多企业实现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领先金融机构应加速转型,从而获得先发优势,让ESG成为自身核心竞争力之一。 (经济日报记者 马春阳)
关键词: 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