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宁波人才日”活动将于4月20日举办,活动将助力宁波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战略支点城市,打造高水平人才首选地、创新策源地、产业集聚地的发展目标。据了解,2021年,宁波新引进大学生达到21.6万人,同比增长30.7%。
近日,在宁波东部新城浙江创新中心,浙江湃思大数据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正利用数字化系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为精准的人岗匹配。
“自从2019年设立‘宁波人才日’以来,我们团队每一次都在现场见证、参与,切身感受到宁波各级党委政府对人才工作实实在在的推进力度。”企业负责人周勇刚深有感触地说。
身为改革开放先行城市,宁波素来以务实求是作为自己的行为圭臬。特别是在疫情背景下,宁波的招才引智工作从未停步。去年创新推出“甬上乐业”人力资源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技术手段贯通6类引才渠道,致力打造一个贯通人才与人力资源、供需实时显示、智能配置的平台,努力实现全市企业用人需求100%覆盖,人才求职需求100%响应。
截至目前,该平台现已覆盖用人单位36万家,汇集用人需求107万个、存量人才222万人,入库人才简历106万份,助力举办人才招聘320余场,吸引875家单位在线发布2.6万个岗位,超4万名人才线上求职,达成人才引进意向超1万人次,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全市聚焦人才服务保障,安家补助、购房补贴、就业补助等政策受惠对象达7.7万人。
去年,90后胡爽入选宁波市级重点人才工程,这才刚刚是他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到均胜集团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的第二个年头。
与“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同频共振,与国际顶尖大咖们点对点交流合作,和团队一起在汽车智能座舱、智能驾驶、5G车联网等领域不断探索突破……胡爽说,在宁波,遇见了属于自己的时代机遇。
近年来,宁波以青年博士后人才引育作为重点,正着力培养更多具有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打造成长梯队,目前已建成省级以上博士后工作站297家,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1430名。
特别是去年以来,宁波启动实施甬江人才工程,聚焦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基础件“三大科创高地”等建设,不拘一格评价人才、引进人才,共吸引2427个高端人才(团队)项目申报,同比增长26%。
其中,“三大科创高地”领域项目申报数同比增长43%,占科技创新领域项目申报总数的71%,建议入选数同比增长133%;40周岁及以下青年人才数占申报人才总数的64%;通过首次设立的青年专项及举荐制、认定制进入遴选程序的优秀人才达427人,实现更大力度、更广范围海纳全球英才。
在宁波这块创新创业的热土上,需要欣欣向荣的青年人才不断注入活力、释放激情,也需要有眼光、有梦想的年轻人和宁波这座城市共同成长、不断腾飞。
四月的宁波,鲜花盛开。在风景秀丽的甬江之畔,去年正式揭牌的甬江实验室同样孕育着勃勃生机。一批毕业于世界一流高校且拥有丰富研发经验的80后、90后青年来甬全职加入实验室,为宁波的科创未来默默耕耘。
去年年底的中国浙江·宁波人才科技周上,宁波主动放权、全面赋能,首次实行“两个直接”“三个自主”,即甬江实验室自主认定的人才直接享受市级人才政策、择优举荐的人才项目直接入选市级人才工程,以及职称自主评聘、项目自主管理、薪酬自主确定等突破性支持举措,同时全力支持宁波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甬江理工大学(暂名)建设,全面培育科创中坚力量。
从甬江人才工程向青年人才倾斜,到一系列突破性支持举措为人才授权松绑,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为宁波打造城市科创标杆赋能、助力宁波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宁波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理念,不断完善与之配套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通过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抓方向抓战略抓引领、抓大事抓要事抓难事,从顶层设计的角度为全市人才工作谋篇布局。与其对应的,是宁波在人才工作上的累累硕果。去年全市入选新一批国家级人才培养工程、省特级专家、省领军团队和新增高技能人才数等指标均居全省第一,入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数创历年新高,成功入围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十强城市”。
关键词: 宁波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