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至21日是全国第28个“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主题是“癌症防治早早行动”。如何做到肿瘤的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记者就此采访了权威专家。
肺部结节不是肺癌的前兆
在全世界范围内,肺癌的发病率始终居高不下,近些年呈上涨趋势。2020年,中国新增肺癌病例数多达82万例。据统计,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国内高居第一位。
提到肺癌,很多人“谈癌色变”,常常对自己体检中发现肺部结节忧心忡忡。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主任梁朝阳表示,通过CT检查筛查出肺部结节的概率其实很高,有80%的人群进行CT检查时都会发现肺结节。但这些结节至少90%都是良性的,即便有的结节是恶性的,绝大多数也是惰性生长的。“大家不要因为体检发现有一个小的肺结节而过度焦虑,建议到专业医院来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才是更好的选择。”
梁朝阳建议,40岁以上或者有特定高风险人群,比如从事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工作的人群,需要定期体检。
肺癌能否被治愈一直是患者最为关注的话题。“随着诊疗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一部分早期肺癌是可以治愈的。通过体检或者筛查发现的早期肺癌,经过规范化的手术以及相关其他治疗,五年生存率已经超过90%。”梁朝阳说,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目前肺癌治疗最为有效的手段。
预防结直肠癌要多吃膳食纤维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非常高,在消化道肿瘤中占第一位。
“虽然发病率很高,但结直肠癌也是少数几种可防可治的肿瘤。”中日友好医院普外科结直肠外科主任介建政表示,“结直肠癌是一种慢病,90%都是息肉、腺瘤癌变后逐渐发展而来,过程比较漫长。结直肠癌从息肉、腺瘤开始演变至癌变,通常需要5到15年时间,有充足的时间去发现它。肠镜是目前检查的最佳手段。”
他建议,40岁以上的普通人群都要做肠镜筛查,每五年做一次,每年也需要做一次大便潜血检查,如果大便潜血阳性要立即去做肠镜。
介建政认为,引起结直肠癌可能与几个因素有关:饮食方面,高蛋白、高脂饮食会导致粪便在肠道中停留时间变长,增加毒素的吸收,从而引起癌变;遗传因素在结直肠癌的发生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影响;一些肠道炎症反复发作的人,比如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也是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
介建政提醒,预防结直肠癌需要良好的生活方式,比如不吸烟,少饮酒,多锻炼,减少肥胖,控制糖尿病,少吃加工类肉食。他说,“我们提倡多吃一些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促进粪便在肠道中的运动,把毒素排泄出去,有效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幽门螺杆菌是诱发胃癌的重要原因之一
每年全球胃癌的发病人数约100多万,死亡病例将近80万,数目十分惊人。中国是胃癌肿瘤发病的“重灾区”,2020年,我国的胃癌发病人数在77万左右,死亡人数约为65万,并且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在逐年上升。
中日友好医院普外科胃肠外科主任周雷介绍,引起胃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致病原因是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现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胃癌发生的一级致癌源。胃癌本身不会传染,但是幽门螺杆菌会传染,通过口腔传播来传染。周雷说,“如果检查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的病人,一定要尽早到医院诊治,把幽门螺杆菌消灭。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可以避免传染给别人。及时治疗幽门螺杆菌对防治胃癌肿瘤的发生非常重要。”
周雷介绍,早期胃癌实际上并没有太多症状,和普通胃炎差不多。但它有一些蛛丝马迹需要注意:比如平时出现不明原因的胃部不适、没有规律的疼痛、恶心呕吐等,要引起警惕。“有些人胃不舒服,吃了药有疗效,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药不管用了,也要引起警惕,要赶紧到医院做胃镜检查。”
病理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
在医院就诊时,常有患者或患者家属拿到病理报告时,发现和之前做的临床诊断、影像诊断结果不一致,这种情况时候该听谁的?
中日友好医院病理科主任钟定荣表示,出现这种不一致的情况,是因为三者各自观察的角度不一样,临床是从临床病史、临床征象来判断,影像学则是通过影像学切片进行观察,而病理是取下来的组织送到病理科,制成切片,放大100倍、200倍、400倍来进行观察。
“严格来说,病理诊断是诊断的金标准。”钟定荣说,“我们会通过特殊染色、免疫组化、分子检测,从组织水平、蛋白水平、基因水平三个水平来进一步验证。遇到病理报告、临床诊断和影像诊断不一致,还是应该相信病理报告。当然,对一些特殊疾病,还要区别对待。举个例子,有些时候病理取到的组织不具有代表性,它可能是阴性结果,这时候临床看得更全面;或者影像学照下来了,但病理没取上,这时候还要相信临床。”
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好
“有些病人得了肿瘤会问看中医好还是西医好?我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好。”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主任贾立群说,治疗肿瘤大部分是多阶段、多治疗手段的长期治疗过程,要制定更合理、更符合每个病人的治疗方案,就需要多学科组合。
据悉,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中日友好医院已经形成了一套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方案。针对食管癌、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有中医、有西医,有内科、有外科,多学科形成了对每个肿瘤患者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贾立群表示,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完全可以缓解化疗和放疗的一些不良反应,减少肿瘤病人的痛苦,包括血象下降、恶心呕吐、脱发、四肢麻木、口腔溃疡等不良反应。
“不过,再好的治疗都不如不得病,肿瘤病人更应该重视预防,尤其是预防复发和转移。”贾立群说,中西医结合的作用也应该前移,对于包括萎缩性胃炎、肠上壁化生、肺小结节在内的癌前疾病,中西医结合更应该发挥二级预防作用。通过临床研究,中医治疗可以使肠上壁化生等癌前疾病达到90%的控制率,甚至有1/3可以达到逆转。(经济日报记者 吴佳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