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总结中国塑料污染经验做法,客观认识塑料污染治理,4月2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联合发布了《中国塑料污染治理理念与实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经过多年努力,中国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废塑料回收利用体系,废塑料回收利用量世界第一。

《报告》全面阐述了我国塑料污染治理的做法、成效与经验,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报告》的发布有助于社会各界全面认识和理解塑料污染,客观看待我国塑料污染治理成效,有效激励企业和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到塑料污染治理当中。

当前,塑料污染问题逐渐成为仅次于气候变化的全球第二大焦点环境问题,给全球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挑战。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有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大塑料污染治理力度。

《报告》指出,1950-2017年期间全球累计生产约92亿吨塑料,预计到2050年,全球塑料累计产量将增长到340亿吨,年塑料废弃物产生量约为3亿吨。塑料从材料本身讲并不能与污染物划等号,塑料污染的本质是塑料废弃物不当管理造成的环境泄漏。塑料一旦泄漏到土壤、水体等自然环境中,便难以降解,会造成视觉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各种环境破坏,处置方式不当还会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给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持久性危害。其中微塑料进入食物链还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报告》指出,面对日益严峻的塑料污染问题,中国不断加强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积极发展塑料循环经济,从生产、消费、流通和处置等环节推行全生命周期治理,加快构建从塑料设计生产、流通消费到废弃后回收处置的闭合式循环发展模式,探索塑料使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之路。

《报告》指出,我国材料化利用量占同期全球总量的45%,2021 年材料化回收量约为 1900 万吨,材料化回收率达到31%,是全球废塑料平均水平的1.74 倍。

前不久,第五次联合国环境大会通过《终止塑料污染治理全球协议》,提出要启动政府间谈判,力争到2024年底前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报告》提出,塑料污染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因此需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各国共同采取积极行动加以应对,并提出了十条具体倡议,为下一步国际合作和努力提供了新思路。

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办公室原驻会副主任凌振国表示,《报告》提出的中国治理方案结合世界发展趋势,适应时代之需。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我国的塑料污染治理仍存在诸多短板,譬如,如何更加注重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治理体系,如何更加重视循环经济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何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保障和强化科技创新及密切与世界各国的合作等,治理之路依然任重道远。”凌振国建议,塑料污染治理要坚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要求。一是狠抓政策法规贯彻落实。二是注重监管、源头减量、循环利用。三是重视系统、综合、协同治理。四是强化科技赋能和财税支持。五是宣传工作要加大力度、拓展广度、务求深度。

关键词: 研究报告 污染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