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植信投资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植信中国财富指数报告》显示,投资收益指数仍高于临界点,投资者对宏观经济基本面仍有较强的信心。

《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植信中国财富指数109,较上期略降。指数一级指标显示,家庭财富指数125,较上期下降7个百分点但仍远高于临界点,说明财富增长虽放缓但涨势不变;资产配置指数99,富裕人群资产配置更多向低风险资产倾斜,资产配置风格偏向稳健;投资收益指数109,仍高于临界点,资本市场波动和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导致部分家庭投资收益增长放缓;投资信心指数107,较上期下降6个百分点,投资者对宏观经济基本面仍有较强的信心,只是在投资产品选择方面变得更加谨慎。

植信中国财富指数总指数和一级指数

投资分布方面,25-30岁选择银行理财作为低风险资产比例相比上期有所增加,50岁以上投资者受“破净”等负面信息影响选择的比例下降;2000万以上家庭的银行理财、股票、公募基金比例均高,说明他们资产配置更加均衡,同时可能更愿意得到专业机构指导。资产配置比例方面,总资产1000-2000万的富裕家庭配置银行理财的比例最大,500-1000万的家庭购买保险的比例最大,2000万以上的家庭配置股票等风险资产的水平要高于其他类别。

报告认为,随着市场波动加剧,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组合管理,风险控制等)变成目前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首要痛点,需要更加专业的知识来管理投资。此外,国际环境以及国内疫情的不确定性,也使得对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资本市场的较大波动成为困扰投资者的另外两个主要困难。

大类资产选择方面,报告显示,投资者对于长久期、抗通胀均衡的配置需求增强。其中,大部分投资者已将公募基金作为长期配置工具。而FOF基金目前还比较新,更多投资者处在观望的状态。FOF基金具有分散投资、平滑风险等多种特性,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关于房地产投资,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未来仅有17%的投资者愿意购置新的住房,低于上期的20%,且更多人在房地产政策调控的情况下对购新房持观望态度,尤其二线城市投资者更多持观望态度。同时,受访者普遍对房产品质和稀缺性要求较高,因此购房时更加关注入住率、地段和户型三大因素,对付款方式、价格和贷款因素关注度较低。

贵金属方面,连平表示,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预期、全球通胀高企等诸多因素在过去6个月持续发酵,避险情绪是推升黄金投资的重要原因。

展望2022年,国内外市场不确定性犹存。连平表示,国际环境方面,包括通货膨胀风险、疫情因素、美联储加速紧缩、俄乌冲突等四大不确定因素影响世界经济运行,使得外循环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快速上升。

“国内经济开局总体平稳,但近期国内疫情多发,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连平表示,我国稳增长宏观政策有利于推动经济快速回到持续增长轨道,是投资者信心的重要来源;合理的资产配置策略,通过避险资产和低估值风险资产的组合,让投资者能够坦然面对短期波动,

由于海外宏观经济增长持续承压,大类资产短期波动难以避免。具体来看,大宗商品价格仍受俄乌局势、经济制裁与反制裁等因素影响,上涨动力持续存在。美元全年偏强同时波动有所加大,当前避险情绪是美元走势的主导因素。美股在美联储加息周期中一方面受益于海外资本流入预期,另一方面美联储的紧缩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流动性的负面影响仍不能忽视。相比之下,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价值在逐渐提升。尽管美联储加息,但在通胀高企的背景下,实际利率仍将低迷,因此黄金市场将有所支撑。

报告认为,国内稳增长政策推动,市场调整反而是积极布局的良好时机。在2022年经济稳增长的布局下,向好的经济基本面和稳定的国际收支支撑人民币汇率。人民币资产的避险属性凸显,仍具较高吸引力。房价2022年总体上可能呈现先抑后稳的态势,一线城市房价表现相对坚挺。2022年一季度市场波动为投资者制造买入时机,2022年二季度由于制造业整体2021年利润水平较高,有助于推动形成部分行业的年报行情。

报告认为,在波动不断的市场行情中,信心和合理的资产配置是守护财富的关键。我国稳增长宏观政策有利于推动经济快速回到持续增长轨道,是投资者信心的重要来源;合理的资产配置策略,通过避险资产和低估值风险资产的组合,让投资者能够坦然面对短期波动,抵御投资风险、助力家庭财富实现持续平稳增长。(经济日报记者 陈果静)

关键词: 年上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