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在第28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来临之际,一场别开生面的“光伏水利与荒漠化防治”研讨会在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牛玉琴治沙基地举行。
研讨会前,参加“荒漠化风光电建设生态保护”科考活动的队员考察了牛玉琴治沙基地的光伏扬水系统。此项科考活动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可再生能源促进生态修复和可持续生计”(REPER)项目部与中国林科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共同发起。
1985年,牛玉琴带领全家在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毛乌素沙漠南部沙区种树,累计种植30多万棵树,11万亩沙地变成绿洲。1993年10月15日,泰国诗琳通公主为牛玉琴颁发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的“拉奥博士奖”。
研讨会上,联合国荒漠化公约(UNCCD)秘书处科学技术项目官员贾晓霞赞扬了牛玉琴女士治沙的成就,指出治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在动态变化中对沙漠地区进行科学评估与观测,以往的治沙对当地水源、土质是否有影响需要科学论证,以更好应对未来的治沙任务。
中国治沙协会副会长雷加强指出,治沙是一项巨大的生态工程,需要融合体制机制、信念精神、科学技术三个要素。
中电建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主任惠星介绍了我国近年来新能源规划目标、光伏用地类别、政策支持新能源建设项目用地用林用草的情况,指出光伏规划建设应遵循绿色、环保、生态、融合的理念。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