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中国建筑国际对外公布“正习高速”公路建设项目ESG报告,披露贵州省德江至习水高速公路(正安至习水段)工程PPP项目(以下简称“正习高速”)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关键议题和绩效指标。据介绍,在“正习高速”建设过程中,中国建筑国际坚持绿色低碳的设计理念、先进的建设技术和严格的质量标准,实现6项ESG突破与创新。
环保选线,修复生态。公路沿线生态资源丰富,途径3个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环境协调难度极高。为降低对生态环境的侵扰,团队尽可能优化线路,减少土方开挖面积约25%,回收利用表土约11万立方米,并将弃渣场改造为公园等公共设施,有效改造土地72.28亩。
低碳建设,高效利用资源。项目采用全新的技术、工艺和设备减少建材消耗,并以机械化、集约化的管理模式改善施工环境。建设过程省下约1.05万吨标准煤;减少碳排放约2.38万吨,相当于1026亩森林一年的固碳量。此外,通过异地“补植复绿”,植树1.2万株,新增林地和绿化面积约19.33万平方米。全线隧道均采用智能照明,运营时每年约可减少用电量600万度、碳排放3400吨。
防治污染,节能环保。为杜绝环境破坏与污染事故,项目团队严格落实《重要环境污染预防管理方案》等保障措施,实现固体废弃物和建筑垃圾100%分类和回收利用。此外,设置12套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和9套土壤浸润系统对服务区、停车区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并对沥青拌合站的燃烧器进行油、气两用技术改造,从而减少粉尘及有害气体排出。
科技赋能,突破常规。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使建设团队在项目设计阶段,便能提前针对各类质量通病进行分析,并制定预防和整改措施。对瓦斯隧道采用超前探测和预报瓦斯浓度,进行24小时监测并将其控制在0.5%以下,其中高强瓦斯防突治理、大断面隧道减孔布设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还填补了瓦斯隧道的多项施工规范和技术标准空白。多项建设技术创新和节能环保工作的突破,使“正习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群一举夺得2021年度NCE隧道工程奖。
据了解,“正习高速”位于遵义市,由中建股份、中国建筑国际以及中建四局、贵州高速集团联合投资建设运营,是《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6横7纵8联4环线”中第一“横”——德江至习水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于2021年7月1日通车,将原10小时的路程缩至1.5小时,解决高海拔偏远山区的交通问题,为黔北区域经济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立重要基础。(经济日报记者沈慧)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