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日,持牌金融机构兴业消费金融依托区块链电子存证技术将全流程的信贷电子数据上链。同时,对接地方金融案件一体化办案平台,案件审理周期从最长6个月减少到7天,提高了案件办理效率。

“区块链技术其防伪、防篡改的特性,改变了中心化的人治管理,使社会的监管体系依靠智能合约和代码的约束。区块链技术的创新与运用,也将为打造诚信社会提供一个革命性的、依托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解决方案。”兴业消费金融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

电子数据上链存证

传统电子证据存在存储分散、取证困难、易被篡改、难以认定等问题。而借助区块链技术,即可将合同的签约、履约等行为实时记录在链,实现了交易链路全流程自动存证,对于集中解决电子证据举证、质证、认证难的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兴业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介绍,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伪造篡改、可追踪溯源和公开透明可验证三大特征,可以更好辅助溯源解纷机制的建设,有效地实现数据保护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系统将用户每笔借款的核心要素上链,并将存证结果同步到司法链和其他可能涉及纠纷处理的区块链节点,有力保证了证据的有效性、完整性。在充分保证用户权益的前提下,减少消费者的举证压力,最大程度地减少整个信贷过程中的纠纷点。

加快数字金融发展

经过充分的前期调研,兴业消费金融了解到审判机关对于金融个贷类案件的审判要求,对金融机构和审判机关在该类型案件的审理中实现跨域办理的可行性进行了充分验证。比如,在前期调研基础上,推动系统与福建泉州法院金融案件一体化办案平台进行数据对接,初步实现金融机构立案申请线上运行,较原先使用线下立案方式所耗费的时间大大缩短。

全流程、全周期的业务流程存证,满足了信贷全周期的需求。业务系统设计不再仅考虑贷前业务的需求,同时考虑到贷后处置的便捷性、合规性。在不改变前端信贷流程的前提下,将案件审判要素嵌入信贷业务办理流程,更提升了当前业务流程的合规性,让业务参与双方的权责更加清晰明确。

区块链电子存证系统是“数字金融+智慧司法”的成功探索。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型信息技术手段,在充分保护数据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打通金融机构业务系统和法院金融案件办理系统的数据对接,完成贷后处置线上一体运行,开启了金融案件纠纷化解新模式。兴业消费金融此举也折射出,只有加快推动更多企业“上链”相关应用,才能加快数字金融新业态发展,继而更好更高效地服务实体经济,并且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经济日报记者 王宝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