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当前,数字化转型对于各行各业而言早已不是选择题,而是适应国内外复杂多变环境和满足用户需求的必由之路。为表彰积极践行数字化战略的先行者,并鼓励更多企业踊跃加入数字化行列,日前国际数据公司 IDC向11家企业授予“2022 IDC中国未来企业大奖——卓越奖”,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凭借高速铁路4C视觉智能分析系统获“未来运营领军者卓越奖”。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4C检测数据智能分析项目负责人李曌宇在接受记者时表示:“从高铁供电维护角度来说,4C(接触网悬挂运行状态检测监测系统)是其中最关键、最直接的环节。它的图像数据直接展现了接触网缺陷,每发现并处理一个缺陷就消除了一个安全隐患,近年来各运营单位都在积极组建检测中心加强4C检测分析。以往人工分析图片容易出现漏检现象,一旦产生故障将直接影响列车正常运行甚至发生事故。该系统首次在中国高铁运营维护大规模应用,采用智能识别、工业算法、知识图谱等多技术融合方式,实现在海量数据中快速获取价值信息,有效提升高铁运行安全。”

“目前,全国铁路每年产生数亿张4C图片,靠人工一张一张查看发现漏洞是不现实的。引入该系统在效率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准确率提高了8倍左右。此外,对数据的挖掘分析我们能够预测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提前更换老旧装置,降低因维修带来的运营损失。”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4C检测数据智能分析项目总工程师缪弼东补充道。

对此,李曌宇分享了一个故事:“我们把一张存在设备缺陷的4C照片拿给一位从业多年的工程师检查,他在电脑上多次放大并逐一查看照片细节,始终没有发现缺陷在哪,但4C视觉智能分析系统能够准确指出缺陷位置。这确实为难我们的工程师了,这张照片拍到一根钢丝存在一个小小的毛刺,时间长了有发生断裂的风险。只有将照片放大十倍以上,并恰好拖拽到准确位置才能看到,对于人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谈及该项目技术难点时李曌宇介绍,供电网上零部件非常多,产生缺陷的场景十分复杂,这对人工智能系统的识别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中铁电气化局与商汤科技合作成立项目专班,将懂供电系统的技术人员和懂人工智能的科研人员这两股力量拧成一股绳,共同办公、利益共享,遇到实际问题能够第一时间沟通解决,大大提升研发效率。

据悉,2020年3月,该系统在京沪高铁正式应用,期间在全国30余条高铁进行试运行,2021年8月完成适配全国各不同制式结构高铁,并在中国铁路官方机构的组织和权威见证下,进行为期3个月13条高铁的现场效果验证,获得业内专家高度评价。截至目前,22条高铁已正式应用。“高铁是中国制造的代表性名片,该系统是AI技术首次在中国高铁的大规模应用,优化了中铁集团高铁运维管理模式,由精准维修和预防性维修替代周期维修,逐步实现高铁运维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是新时代铁路建设和运维的努力方向。” 缪弼东说。

关键词: 分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