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战略地位与基础作用日益凸显。在政府、企业共同努力下,我国构建了全球规模最大、性能最优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

我国“双千兆”网络发展提速提质,网络与用户规模全球领先。一是实现“县县通5G”。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5G独立组网网络,截至2022年6月底,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185.4万个,占全球5G基站数量超过60%。5G网络在实现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至覆盖全国所有县城城区和92%的乡镇镇区。二是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近80%家庭的能力。全国300个城市启动千兆光网建设,千兆网络服务能力加快向城市和重点乡镇延伸覆盖。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部署10G-PON及以上端口超1103.3万个,数量全球领先。千兆光网具备覆盖4亿户家庭的能力,约占全国家庭总数的80%,覆盖比例远超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三是“双千兆”网络用户规模全球领先。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5G移动电话用户达4.55亿户,用户规模占全球比重超60%;工业、港口和医院等重点领域建成5G行业虚拟专网6518个。千兆光网接入用户达6111.3万户,用户规模排名全球第一。

电信普遍服务深入推进,“村村通宽带”有效弥合数字鸿沟。一是偏远落后地区通信难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我国累计支持13万个行政村光纤网络建设和6万个农村4G基站建设。2021年底,所有行政村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从漠河以北到南沙群岛,从乌苏里江到帕米尔高原,过去要爬到山上举着手机四处“找信号”的村民,现在拿起手机、动动手指就能享受便捷的网络服务。二是网络服务走进千家万户。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移动电话普及率、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均超120%,农村电商、远程医疗、智慧乡村等新模式在县域乡村地区广泛兴起。例如,新疆布尔津禾木村借助短视频吸引全国游客前来打卡,毕节化屋苗族刺绣借助电商直播畅销全国各地,农民们都说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数据成了新农资。

面向万物互联,网络支撑与融通赋能能力持续提升。一是算网融合发展成效显著。“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全国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八大枢纽节点为基础,构建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各地数据中心项目密集开工,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590万标准机架,服务器规模近2000万台。云网协同、算网融合持续演进,跨区域数据中心互联互通和算力调度水平持续提升,有力推进全国算力“一张网”建设,日益满足交通、能源、工业、医疗等领域多样化、差异化应用需求。二是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实现从“通路”到“通车”。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均已支持IPv6,IPv6网络“高速公路”全面建成。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IPv6活跃用户数占全部网民数的67.5%,已申请的IPv6地址资源位居世界第二,IPv6普及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三是工业互联网作为融合基础设施支撑数字化发展。企业内、外网建设稳步推进,高质量外网覆盖300多个地级行政区,同时,企业内网改造提速,时间敏感网络等新技术开始探索应用。“5G+工业互联网”项目已超3100个,优秀应用案例快速涌现。标识解析体系基本建成,为实现产业数据安全共享和可信流通开辟关键路径。平台体系加快建设,成为汇聚数字化服务生态、深化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平台超过150家。安全防护壁垒更加坚实,漏洞排查、威胁信息通报、应急处置等公共安全服务能力稳步提升。融合应用新模式新业态在45个国民经济大类行业落地,探索形成上万个案例,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迈向纵深,助力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企业提质降本增效。

(作者系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

关键词: 基础设施 信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