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12月28日,中国铁建承建的国内首条非遗再造地铁线——深圳地铁16号线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深圳市的地铁线路全年新增里程达到128公里,形成了17条运营线路、559公里线网长度的网络格局,运营总里程升至全国第四,线网密度、客流强度等指标位居全国第一,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程。

据介绍,深圳地铁16号线全长29.2公里,起于龙岗区大运站,止于坪山区田心站,穿越大运新城、龙岗中心城、坪山中心区等重要城区,串联起深圳东进战略的枢纽门户区及核心引领区,连通深惠两地,组成了深圳市“东进战略”的骨干线路,采用全自动最高标准的GOA4设计,所有运营场景和紧急处理场景全部实现自动化,开通初期即可实现全自动无人运行,预测远期日运量接近百万人次,将极大方便市民出行。

该线路途经客家文化区,沿途有多个客家文旅地标,是国内首条与客家文化相结合、以“阳光+家”为文化主题的地铁线,车站设计从客家围屋和半月池形态提取设计元素,充分体现了极具深圳特色的“滨海客家”人文精神。

作为中国铁建在深圳承建的首条整线地铁工程,铁建南方公司牵头,系统内14个工程局和22个工程公司组建“大兵团”联合作战,提前9个月攻克了长距离岩溶复杂地质、大体量迁改、无人驾驶安装调试要求高等三大工程建设挑战,成功实现车站出入口100%开通、主要设备调试率100%(全点位调试99%),永久市政接驳基本完成的高质量开通。

16号线总承包项目部副经理李新泽介绍,为了攻克岩溶地质难题,他们特地前往武汉、南宁、广州、贵阳等地的岩溶发育区学习经验,全国许多顶尖岩溶勘察专家也应邀来到深圳探讨方案,与复杂的岩溶地质展开攻坚较量。

各参建单位联手铁建重工集团“量体裁衣”,对盾构机的刀盘型式、刀具类型、耐压能力等进行针对性研究、设计,在盾构选型上挑选超常规性能设备,为其配备相应“武器”,精准增“智”,保障盾构机在面对复杂多变地层时,既啃得动“骨头”,又啃不坏“牙齿”。

“我们选用了‘六辐条+面板’的复合式刀盘,在不同地层掘进时就搭配使用不同刀具。”16号线总承包项目部总工程师董志介绍,同时通过“边实践边改造”的方式打造“智慧盾构”,在刀盘前增加摄像头,采用激光定位导航系统等先进工艺技术,使得盾构机变得更加智能、性能优越、可靠稳定,“我们还改进了注浆系统,在盾尾后方进行二次补浆,规避地面沉降风险,提高了掘进效率。”

16号线的建设者们践行敢闯敢试的深圳精神,在实验、总结、优化、创新、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应对复杂岩溶地层的 “成熟可靠实战经验”,保障盾构机成功穿越13.3公里岩溶强发育区的敏感建筑、河道、桥梁、重要市政管线等44处,高质量完成了隧道建设任务。

此外,16号线开创性地突破了异地双加载等技术难点,搭建了主副“双活控制中心”,两个控制中心可自如地切换,实现了系统功能的最大化;同时16号线还推出了国内首个“以行车指挥为中心”的智能运控系统技术路线,可极大提高行调的指挥效率,降低行调人员的劳动强度。

参与线路安全评估的国内专家给予高度评价:“16号线是最近几年深圳地铁质量、管理、运营筹备最好的一条线路,代表了深圳地铁建设、运营管理的新台阶,代表了国内地铁行业的先进水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