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几乎每天都要巡视一遍,看看有没有乱占耕地行为,这已经成了习惯。”2月20日,早上天气寒冷,河南焦作沁阳市王召乡感化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村级“田长”牛四军骑着电动车,在村周边不停地转悠着,就像侦察兵一样机警地观察耕地上有没有“敌情”。
“我得尽心尽责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制止发生的违法占地,要受到追责问责的,一点也马虎不得。”牛四军说。
【资料图】
近年来,沁阳市不断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采取党政同责、分级负责、失职问责、全力尽责机制,建立推行市、乡、村三级“田长”体系,创新探索建立“田长+检察长”“党建+田长”的治理模式,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强化对永久基本农田、设施农业用地管理,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防死守耕地保护红线,竭尽全力守好、丰盈“中原粮仓”责任田。
沁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面积623.5平方公里,329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53万人,现有耕地40.54万亩,人均耕地不足0.9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5.3401万亩,保护率达87.17%。
沁阳市先后出台《关于构建土地管理共同责任机制的意见》《关于联合查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案件协调机制的意见》等文件,建立耕地保护绩效考核体系,将耕地保护履行情况纳入乡级绩效考核体系,实行月督察、年考核,对耕地保护成绩突出的乡镇、村街进行通报表彰、奖励。
同时,编织5级巡查网络,严格落实土地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制,将巡查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到村、到地块,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建立自然资源、法院、检察、公安、监察五部门联动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案件协作机制,依法严厉查处违法占地和破坏耕地行为。纪检监察部门印发了《沁阳市制止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进一步压实乡镇(办事处)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
2022年开展了自然资源保护三大“攻坚战”。对耕地减少情况进行全面摸排,根据每个地块实际情况和复耕难易程度分类施策强力整改,耕地流出找回完成整改面积2968.58亩,超额完成年度耕地保护目标。廊道绿化占用耕地已整改恢复面积287.26亩,生态廊道整治方案已编制完成。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稳步推进,高质量完成土地卫片执法图斑整改。
创新耕地保护监督机制,“智慧”守护耕地。沁阳市以河南省自然资源厅调查监测云平台数据为基础,实时监测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流向,对全市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做到早发现、早预警,实行台账化管理,定期督促推进问题整改,守好每一寸土地。
加强耕地“进出平衡”和“占补平衡”管理。2022年,落实1018亩耕地占补平衡指标,通过盘活处置批而未供土地,处置闲置土地和低质低效土地多争取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1100余亩,完成土地供应17宗,保障了沿太行高速、小浪底北岸灌区等重点项目用地。
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投入近1.9亿元实施完成了1.4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土壤改良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农田输配电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和科技措施等。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打造优质农田就是为农业发展铸魂。”沁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董军表示,不仅优化了耕地布局,而且提升了耕地质量,同时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为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沁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侯旻介绍,原隶属于该局的9个乡所去年有了新“婆家”,按照“人随编走”的原则,该局60余名工作人员连同办公场地、巡查管护车辆等装备下沉到了乡镇,实行属地管理,标志着沁阳市乡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迈出重要一步,在焦作市11个县(市)中属于首家。
“通过这次改革,不仅解决了基层乡镇的人员需求,也解决了市直部门‘自我瘦身’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全面明晰了乡镇和市直部门的权责边界,解决了过去简单的‘属地全责’问题。”侯旻告诉记者,同时还整合组建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由过去需要协调执法部门解决问题转变为以乡政府名义直接开展执法工作,解决了“属地管理”工作落实难的问题,这将大幅提升执法效能和基层治理水平,有利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工作。
农民驾驶农机在高标准农田给小麦施磷酸二氢钾。 杨帆 摄
农民驾驶农机在高标准农田里进行作业。 杨帆 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