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在第2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最高人民法院20日发布《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22 年)》,并发布2022年中国法院十大知识产权案件和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法院共新收一审、二审、申请再审等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26165件,审结543379件。其中,技术类案件持续上升,知识产权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作用进一步凸显。以北京法院为例,2022年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74506件,近5年案件数量年均增长7.43%,北京法院知识产权案件类型全、新类型案件多、案件数量居全国法院前列。

随着互联网审判机制不断创新,智慧法院建设深入推进,权益保障更加全面,我国知识产权案件审判质效稳步提升。2022年,人民法院健全知识产权诉讼制度,深化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改革,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目前,全国具有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管辖权的基层法院已达558家,基层人民法院化解矛盾的重要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

“人民法院聚焦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持续加大对原始创新技术、种业种源等重点领域和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强国建设。”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介绍,人民法院妥善处理相关案件,强化对平台经营者合法数据权益保护,及时回应新领域新业态司法需求及社会关切,推动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针对知识产权诉讼特点,最高法推动知识产权诉讼特别程序法研究制定;开展知识产权恶意诉讼规制、惩罚性赔偿精准适用等专项调研,着力遏制权利滥用;持续完善多元化技术事实查明机制,加强“全国法院技术调查人才库”建设,有效缓解技术类案件事实查明难题。

同时,人民法院持续加强与行政机关协同配合,推动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合力,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司法审查监督职能,加强司法审判与行政执法衔接协作,促进行政执法标准与司法裁判标准统一。据悉,地方法院与行政机关开展诉调对接及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全国30个地区实现知识产权调解组织全覆盖,有效化解知识产权纠纷。

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持续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等多双边交流合作,上海、福建、海南三地法院与WIPO仲裁与调解中心建立合作关系,为快速解决涉外知识产权争议提供便利。人民法院依法公正审理涉外知识产权案件,平等保护中外权利人,深入推进国际知识产权诉讼优选地建设,我国知识产权司法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经济日报记者 李万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