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无人机表演、大型烟花秀、火凤凰表演等震撼亮相,青岛明月·山海间不夜城再次惊艳全城。前期,该项目进行了为期近20天的内测试运行,累计游客数超40万人次,最高峰瞬时客流1万余人,众多网红店面、网红产品和网红打卡点吸引游客纷纷前来。 

“不夜城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紧邻区域拥有很多的乡村休闲、滨海游乐的资源,我们借势推出《漫游河套手绘地图》,推介特色周边主题线路和地道的胶州湾小海鲜,有力拉动了周边文旅经济发展。”城阳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李凌云表示。


【资料图】

2023年,是山东省的“消费提振年”,提升高质量供给能力,激发消费“场景力”,成为当下需要解好的关键题。定位于“创建胶东经济圈消费中心区”的青岛市城阳区,解法有二,其中一条就是消费场景“从0到1”的扩能增效。

方特“熊出没”乐园签约,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拟打造全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熊出没”主题乐园和滨海旅游亲子主题公园;引入开心麻花团队对城阳大剧院进行管理运营,每年在城阳大剧院举办不少于80场商业演出,预计年引流10万人、收入1600万元;盘活流亭机场闲置资源,机场国际音乐节正式开唱,6万余名乐迷跟随36组国内外音乐大咖畅享夏夜狂欢……

其中,机场音乐节是重新布局流亭的妙笔。“机场时代已成记忆。大型活动的安保很重要,流亭机场安保疏散设计非常科学。同时机场周边城市配套完善,门口就是地铁,周围的餐饮、宾馆等配套是其他城市场馆、场地不具备的。”音乐节主办方表示,机场国际音乐节作为试水之作好评如潮,按照构想,此后会有不同主题的音乐节在同一场地推出,并且计划明年把国外音乐节品牌引入青岛,实现机场音乐节IP效应的不断集聚。

“满了,都满了!八月份音乐节的消息一出,我们的房间就都被订出去了。”对于在民航路青岛快通国际酒店工作的傅女士来说,音乐节为酒店生意带来了“大红利”,200余间客房全部“爆满”。音乐节是为乐迷献上的沉浸式视听享受,更全方位带动了城阳区的文旅综合消费,通过拉长消费链条,形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鲇鱼效应”,正是机场音乐节在盘活产业资源同时尝试撬动未来经济“新增量”的目的所在。

如果说,“扩能”是“从0到1”的向未来之举;那么,城阳区第二条解法——“提质”,则是“从1到100”的升级之策。作为青岛市最年轻的主城区,城阳区22岁至35岁青年人占比26.1%,锚定“潮生活”城市消费品牌,城阳区传统消费场景正在加速迈向年轻化。

傍晚6时,华灯初上。青岛三大夜市之一的吕家庄夜市开始热闹起来,700多个摊位前挤满了熙熙攘攘的人流,无愧“一个春节,六登央视”的网红夜市之名。

城阳区吕家庄夜市兴建于2008年,日均客流量超3.2万人次。“今年年初,我们对夜市进行了全新升级,设计了‘凤鸟’logo,打造了夜市专属mini博物馆,推出60余种文创衍生品,发布首支为夜市量身打造的户外裸眼3D短片。除了满足游客舌尖上的味蕾体验,还能增加观、游、购等新体验,消费者的惊喜感和期待值得到有效满足。”吕家庄社区党委书记吕良简告诉记者,今年“五一”假期,重装上阵的吕家庄夜市共接待游客25万人,营业收入突破150万元。以吕家庄夜市为代表,一幅“潮生活·夜城阳”的夜消费画卷正徐徐展开,在“2022中国夜经济繁荣百佳县市”评选中,城阳区位列全国第6、全省第1。

此外,城阳区大力开展潮系列品牌活动,着力提升文旅产业发展能级。今年,拥有近二十年历史的红岛蛤蜊节以“山海潮生 蛤蜊又潮”主题全新升级,通过渔夫市集红岛特色美食市集等八大板块及“赏味红岛”海鲜厨艺大赛、亲子游乐与美育等活动,立体化打造更个性、更潮流、更多元的新型消费场景,为期9天的活动吸引游客近4万人;山色峪片区以樱桃为媒,打造“樱桃花季”“樱桃生活节”等特色节会,累计接待游客约18.2万人次,经营收入2511万元……

“按照省委‘山东消费提振年’行动部署要求,城阳区将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深刻把握提振消费的内在逻辑,着力把人气聚起来、让消费热起来,加快建设胶东经济圈消费中心区。”李凌云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