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稿件详情

近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措施》包含4个方面11条具体举措,这是四川省生态环境厅首份以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为主题的措施文件,旨在正向激励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赋能生态环境保护。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彭勇介绍,4个方面中,首要的是加强科技创新技术突破,其中就包括支持基础研究和重点项目技术攻关、鼓励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此外,还要强化科创平台载体建设,包括鼓励创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强化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力度、完善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共享制度;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包括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制度、鼓励科研人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获得合理收入。在激发科研人才活力方面,则包括培育引进优秀人才、加强人才创新站点建设、完善科研人才评价和培养机制、严格激励资金管理。

《措施》所呈现的诸多亮点中,较引人关注的是以“真金白银”激励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活力。包括,依托四川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科技项目体系,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每年将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预算资金,持续开展生态环境领域基础研究和重点科技项目技术攻关。鼓励厅直属事业单位牵头承担生态环境领域国家级或省级重大科技专项、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根据奖项级别不同,按照5万至100万元/项的科研经费标准予以后补助支持。鼓励厅直属事业单位创建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成功获批并完成验收后,分别按照国家级300万元、省级100万元科研经费标准予以后补助配套支持。此外,针对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直属事业单位培育引进优秀人才、建设人才创新站点等也将给予相应的支持与奖励。

彭勇透露,通过调整优化结构、加大科技投入、组织科技攻关等措施,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正多措并举激励生态环境领域科研人员进一步提升科研实力,积极推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和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以高水平保护助推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