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碧绿的秸秆已有1米高,穗上结出的饱满籽粒颗颗分明……金秋时节,来到山东东营市利津县滨海乡镇——刁口乡,道路旁、海堤上出现一丛丛地葱茏的生长着,形成了一道绿色的风景带。以前,这些地方只有荒地和杂草。

“这叫长穗偃麦草。”刁口乡副乡长刘继帅介绍说,长穗偃麦草是一种耐盐碱的多年生牧草,常用作盐碱地牧场和土壤改良等,目前在我国尚未大面积种植。刁口乡处于滨海之地,海拔低,地下咸水在蒸发作用下不断向地表输送盐分,土地盐碱化严重,土壤含盐量能达到10‰,城镇绿化成本高、难度大。

利津县刁口乡实施了“滨海草带”长穗偃麦草项目,先期种植100亩进行示范,并启动三年示范推广计划,着力打造千亩规模示范牧场、道路绿化样板、海岸线生态防护示范带。在绿化上,其多年生特性可减少土壤耕作和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保护生态环境。

长穗偃麦草适合用作牛羊的优质粗饲料,亩均年产鲜牧草3000公斤。“我们将聚焦打造千亩规模示范牧场,招引龙头企业,引导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积极参与,连接好养殖园区,推动形成‘养殖园区+牧草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种草、制草与用草的长穗偃麦草产业化雏形。”刘继帅说。

围绕答好“盐碱地农业”之题,利津县积极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积极推进耐盐碱作物育种创新和种植推广构建适应盐碱地农业发展需要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产业体系。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建设了黄河口大米数字化产业研究院等6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汇邦渤海生态循环农业科技园区等6个省市级农业科技园区,选育出耐盐碱小麦、玉米、花生、水稻等一批新品种。

除做好粮食培育,利津县不断壮大盐碱地上的特色产业,借助设施改造提升、盐碱地基质栽培等方式,重点发展设施瓜菜等,通过推广水肥一体等模式,发展适应盐碱地条件的林果、花卉、苗木等产品,实施总投资1.81亿元的凯盛浩丰数字智慧农业温室项目,高标准打造盐碱地上的果蔬种植和预制菜加工工厂。还探索出了盐碱地种植羊肚菌、赤松茸、肉苁蓉等特色种植产业,让种植效益翻倍增,围绕食用菌、黄河口滩羊等特色产业,积极开展高产高效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品牌提升等专项研究,打造具有盐碱地特色的现代高效农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