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咖啡馆最多的城市不是巴黎、伦敦或东京,而是上海。最新统计,上海共有8530家咖啡馆,咖啡已然成为上海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被称为“梧桐区”的中心城区,街边浓荫遮蔽的梧桐树下,有许多开在老洋房或石库门里的咖啡馆。人们端着一杯咖啡,或坐在店门口看街景,或忙着与朋友交谈,或抱着电脑埋头工作。

往日时光 不忘美好


(相关资料图)

夏铃,我曾经的一位采访对象。她曾请美国工业心理学家到中国做过市场调研,发现上海比其他城市更适宜咖啡馆的发展。3年前,她将美国经典咖啡品牌the coffee beanery(译成“宾乐”)引进中国,很多老外都会冲着店门口那个咖啡杯标识进来喝一杯。夏铃说,这就是品牌的好处,不用自己摸索从头做起。

有朋友从国外或其他城市来上海,我最喜欢带他们去外滩一个开在31层高楼上的咖啡馆,听他们惊叹,从落地玻璃窗望出去,能将浦东陆家嘴现代高楼和浦西古朴建筑同时尽收眼底。从下午到晚上,喝过咖啡,我给每人点上一份简餐,一起看两岸华灯初上。

已在上海开了3家咖啡馆的夏铃曾计划未来在全国开50家直营店,但愿景并没有实现,美国工业心理学家到底没能揣摩透上海咖啡产业发展的“心理”。而黄浦江上那家咖啡馆仗着特殊的位置开始在昂贵的咖啡外,收取看无敌江景的“座位费”,然后,店关了。

此后,我又会带朋友们去淮海西路上一个由上海钢铁十厂再造而成的“红坊国际文化时尚社区”,因为那里有家“雕刻时光”咖啡馆。我们坐在室外,在暖阳里喝一口咖啡,吃一口店里的松饼,其间还可以看看散落在院区各处的中外雕塑,再逛逛喜欢的小型艺术展,孩子们在大草坪上奔跑嬉戏却不觉吵闹,大家心满意足,都说太喜欢这里的氛围了。

但随着这里在保留部分历史建筑的基础上,全新打造了“以文化为主题的商业办公综合社区”,去这家咖啡馆的日子也成为过去。

猛然惊觉,曾流连过的咖啡馆一个个离我而去。想起夏铃,想起黄浦江上的美景,想起“雕刻时光”,明白咖啡馆对一个城市存在的意义,应该就像那首歌唱的那样吧,“人生中最美的珍藏,正是那些往日时光”。

所有坚持 源自热爱

疫情过后,生活很快回到原来的样子,我却发现自己变得不喜欢去人多的咖啡馆了,而愿意去那些可以和老板随时聊两句的精致咖啡小店,好像在那更能感受咖啡的香气和温度。

一天,走在“梧桐区”永康路上,没注意路边灰墙上有个洞,忽然从洞里伸出一只托着一杯咖啡的毛茸茸的“熊爪”,我被吓了一跳。朋友说,这是“熊爪咖啡”。“熊爪咖啡”是公益性质的连锁店,没有门窗和店招牌,只在灰墙上贴个二维码,里面的咖啡师都是聋哑人,在将咖啡交到顾客手上时,会用“熊爪”比心、比耶、竖大拇指,和洞外的顾客拉手击掌,这样的互动让洞内外的人都特别开心。

去年夏天,和朋友一起走进青浦古镇朱家角的一家咖啡小店,小店临河,不时有小船从窗前划过,穿着青花布衫、上了年纪的船娘唱着当地小调。老板张先生边做咖啡边说,店是儿子开的,他从市区来帮着看店,他和儿子约定,3年不赚钱就关了,现在算是勉强保本。今年春天再去时,老张已不在那里,品一口咖啡,也不再是原来的味道了。

麦子是一个时尚女孩,在一家法国公司上班。去年她辞职和两个女孩开了家咖啡小店。她说她们都喜欢去咖啡馆,就想着盘个店,生意应该不会差,就算不好,也能盘出去,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坐在这个很文艺的店里,喝着咖啡,吃着麦子做的料很足的软饼,心里说年轻就是好啊,想开咖啡馆就开了。

不久前,我们开车到距上海车程1个小时的江苏省昆山市的计家墩理想村,这是一个主打“乡村生活共创集群”概念的网红村。村口有家精灵咖啡,老板娘是上海人,平时在上海上班,周末两天和先生带着猫开车过来。为了开店和预付几年店铺、住房的租金,已花了200万元。她说别人好奇这家店一周关门5天,能赚到钱么,这些他们都不在乎,依然坚持把每周两天休息时间全都用在做好每一杯咖啡上。

我常想,在竞争激烈的上海和周边咖啡市场,要开一家自己想要的咖啡店,没有很深的执念,是坚持不下去的吧。

本土品牌 蓬勃生长

一个晚上,在街头寻找咖啡馆,朋友一眼看到不远处一幢商务楼的二楼墙上有个蓝瓶标识,我们便直奔那里,店有两层,几乎满座。2021年底,这家全球咖啡连锁经营品牌蓝瓶咖啡将中国区总部以及烘焙厂一起落户上海,目前在上海已开设6家门店。

像蓝瓶咖啡一样,已有约20家海外知名咖啡品牌将上海作为落地首选,如美国“老字号”品牌皮爷咖啡peet"s coffee、加拿大国民咖啡品牌tim hortons等。这类企业往往投资力度极大,注册资本很多超过1亿美元。

截至今年5月中旬,上海咖啡相关企业已达4671家。随着大量外资和民营咖啡品牌总部落户,上海已成为咖啡企业总部集聚度最高的城市。

而其中最让人惊喜的是上海本土咖啡品牌也在强势崛起,走向全国和海外。《2023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指出,上海精品咖啡品牌挪瓦、Manner、M stand、Seesaw已分别在全国开设了1800家、584家、289家和139家咖啡馆。

伴随咖啡市场飞速成长的还有层出不穷、趣味无穷的咖啡节。2016年,首届浦东陆家嘴金融城国际咖啡文化节首次引进了国外流行的露天咖啡节概念,今年第七届文化节更是推出了12个主题城市的“咖啡城市漫游”主题场景,带来一座城、一家店、一杯专属特调的惊喜。

今年的奉贤Be Real咖啡文化节放话“咖啡免费喝、周边免费送、手作免费体验”,现场有专业的咖啡师手把手教孩子们制作专业的咖啡,了解咖啡豆的趣味小知识,孩子们可以自由创意拉花,自己彩绘咖啡杯,或者学做别致的咖啡渣盆栽,既有趣又环保,不仅孩子们喜欢,连老人们都被吸引住了。

上海静安世界咖啡文化节以“一杯咖啡的时间,爱上静安”为主题,在“首创、首发、首秀”上做文章,集结了38个代表世界咖啡发展浪潮的精品咖啡品牌,带来最具国际感的咖啡一条街。

长宁咖啡文化节以“啡常开心每一天”为主题,将“咖啡”与“城市旅行”“文艺生活”深度融合,牵手本土咖啡企业、咖啡馆、街区、艺术家等,展示不同咖啡企业文化,分享宝藏咖啡馆创业的酸甜苦辣。

虹桥国际咖啡港两年多来致力于打造“从种子到杯子”全产业链贸易集聚地,非洲、南美洲、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52个国家和地区的咖啡豆源源不断“到港”。落户咖啡港的咖啡人才培训中心、咖啡贸易促进中心、咖啡品牌孵化中心等,构建起了上海强大的咖啡产业“朋友圈”。

“因为咖啡 所以上海”,这是3年前首届上海咖啡文化周的主题,上海下决心要完成咖啡消费之都到咖啡产业之都的转变。今年在第三届上海咖啡文化周期间,上海发布了咖啡豆价格指数、咖啡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咖啡国家职业技能认证中心也落户上海。这一切都显示着,上海离名副其实的“世界咖啡之都”不远了。 (作者:沈则瑾 来源:经济日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