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用废弃水泥管道建造的蜗牛公寓、用煤场遗存菜窖改造的休闲会所、用淹菜缸和水瓮搭建起的宝塔、用废旧混凝土弃块拼接成的景观墙……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大景区增添了一处新景观——东山菩提艺术区。在这里,精美奇特的艺术景观都是用各种废弃物改造而成。

2008年至2010年,大同市对云冈石窟景区进行了为期3年的综合治理,拆了一镇六村,景区面积扩大近十倍,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东山,曾经是一个荒废的村庄和垃圾堆放点,经过治理后形成一片面积达600亩的空旷地。扩建后的大景区里装什么?如何在景区建设和文化景观营造中,把历史见证与城市文明发展记忆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作为这个时代发展的见证人,云冈研究院院长张焯和他的团队苦苦思索着……

“世界上没有废料,只要使用得当,都可变废为宝”。张焯创造性地提出,把淘汰下来的别人眼中的废物运往云冈石窟装饰景区,在东山上开创全新的公共环境艺术创作模式。张焯带领团队开始重新梳理那些担当过一座城市腾飞梦想的机械设备、城市雕刻、道路设施、生活用品等,让这些仍然保留着质感坚实和艺术之美的废旧物品焕发新的生命。从民间收集来的“老物件”,如华表、碾盘、上马石以及从城建和企业中收集来的旧水泥管、煤矿挖掘机等等,经过整理修葺,成为大景区改造中独树一帜的人文景致和艺术呈现。用收集来的上千吨废旧材料,建成10万平方米道路和水渠、8公里文化景观墙、7座环保型厕所、12个电瓶车站、14个园林小广场、18座亭榭、60多条景区小道、5个石屑子停车场……在云冈景区,小到一个凳子,大到一片塔林,他们一共“废物利用”了5万立方米,为国家节省资金2亿多元。

利用碾盘、碌碡、碑头等旧石刻和矿山废机具打造景观艺术作品数百件;将云冈“煤改电”后废弃的锅炉房,创新改造为云冈图书馆并面向社会开放;用废弃水泥块和各种旧砖块、旧石雕,修建了颇具欧式风格的云冈文保大楼围墙。尤其是由城市废旧地下排水管等材料打造成的一排排蜗牛公寓格外引人注目。蜗牛公寓顶棚上安装的一个个圆形玻璃窗,是用筛煤设备改造成的,上面铺设的太阳能发电板,在自给自足的同时还可向景区供电。蜗牛公寓联排房间均是由废弃管道改造成的,大厅内有会客厅、洗漱池、公厕等设施,地下则利用原有矿山废弃菜窖改造成放映室、酒吧、餐厅等。蜗牛公寓不远处还有用废旧锅炉改造而成的胶囊公寓,在绿色丛中别有风趣。这些建筑极大丰富了云冈文化内涵,开创了全国首家世界遗产地利用固体废物营造景区景观的新路。

2021年2月19日,云冈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从名称上说,少了“石窟”却放大了“云冈”的内涵,并逐渐构筑了—个“大云冈”框架。目前,云冈正在形成平行景区:西侧是世界文化遗产,东侧是城市文明记忆。历史上形成的石窟文化和现代化城市发展在这里交融、对话。在张焯看来,云冈石窟是一个固定的地理位置,而“大云冈”是个大概念,要以云冈石窟这个知名旅游品牌为中心带动一片景区的发展。他告诉记者,“大云冈”将纳入的35处文化遗迹中的一部分直接归入云冈石窟景区,比如鲁班窑石窟、观音堂等,它们离云冈石窟距离近,艺术形式相似,景点历史跨度从春秋时期到民国时期。将另外一部分遗迹归入自建景区,完善景区间交通、住宿、饮食、文创等基础设施,打造高质量的“大云冈”景区。

在建设“大云冈”景区的基础上,云冈研究院开拓整条古道,打通朔州右玉、内蒙古和林格尔到呼和浩特一线旅游景区。从文化上看,这些地方都属于北方边塞文化区,可以联合发力,建设成为中国北方特色边塞文化长廊。云冈石窟所在的云冈峪,是连接山西与内蒙古的山间古道,也是北魏平城时代丝绸之路的前端驿站。云冈峪沿线目前保存的石窟、古堡、烽燧、窑址等文化遗存,再加上近现代的煤矿、铁路等工业文明项目以及连成线的古村落,构成了一条历史文化旅游带,向西连接右玉的西口文化、呼和浩特的昭君文化,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长廊。

一个集文化与文明、历史与现代、传承与发展为一体的“大云冈”正展示着其强劲的魅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