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涉案金额最高”的一起盗墓案被破获,头目姚玉忠和他的犯罪团伙全部被抓捕归案。

姚玉忠在盗墓圈可谓“赫赫有名”,被盗墓贼们奉为“祖师爷”、“关外第一高手”,30年来他盗墓200多个,案发后仅追回的文物就有2063件,查明的涉案金额更是达到了5亿元人民币。

然而,警方在进一步深入调查姚玉忠时,却发现其名下的账户竟然连一分钱都没有。

对一个盗墓界响当当的人物来说,这实在是令人费解,这里面难道有什么隐情吗?

而且在被捕后,姚玉忠仍旧是死性不改,异常嚣张。

法庭上,他甚至口出狂言:“100个考古专家也比不上我一个人,要不是被抓了,我真想去秦始皇陵瞅瞅。”

那么姚玉忠,究竟是怎样走上盗墓之路的?盗墓200座获利5个亿的他,为何账户上却空空如也?最后他又落得个什么下场?

姚玉忠

走上盗墓之路

1962年,姚玉忠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的一个农村家庭中。

家里兄弟姐妹七人,姚玉忠排行第三。

父亲是一名竹片编织的手艺人,这门手艺是他们祖上就传下来的手艺。

平日里,姚玉忠的父亲除了种地,就是做编织品,姚玉忠的兄弟姐妹们从小也都跟随着父亲学习编织。但因为家中兄弟姐妹众多,做编织品又赚不了多少钱,因此家中的生活依旧贫穷。

也因为贫穷,姚玉忠上了几年小学就辍学在家了。

从小就过够了苦日子的姚玉忠,对赚钱都有着很强的欲望。

辍学后,姚玉忠跟随父亲做了一段时间编织生意。

但赚的钱实在是太少了。于是,姚玉忠离开了家中去砖厂工作了一段时间,没多久觉得太累的他又去倒腾起了羊绒的生意。

而姚玉忠,之所以走上盗墓这条路,还跟他的父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姚玉忠的父亲除了种地,做编织品等必须工作外,还有着一个特殊的绝活——帮人家看风水,看墓地。

因为受父亲的影响,姚玉忠很小就对风水产生了兴趣,对于有关的书籍他也非常的痴迷,尤其是《易经》和《藏经》。这两本书在其他人看来毫无意思、晦涩难懂,但姚玉忠却看得津津有味,认为内容有趣至极。

除了父亲的影响外,姚玉忠走上盗墓之路,还跟他的成长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姚玉忠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就位于赤峰市,关于红山在当地还有着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红山原名九女山。传说,在天上有九个仙女触犯了天条,西王母非常的愤怒想要惩治她们。这几个仙女就在惊慌失措中打翻了胭脂盒,红红的胭脂从天上洒了下来,就成为了九个红色的山峰,就是后来的红山。

“红山文化”就因红山而得名,红山文化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部分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而红山文化所在的赤峰,更是有着极其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红山文化”遗址被发现后,许多人都纷纷赶到此地,进行倒卖文物的违法交易行为。

红山文化遗址内的墓穴大多都在山上,而且都是用石头垒起来的石棺墓。经过几千年的风吹雨打,这些墓穴表层的泥土大多都被冲走,因此,红山文化遗址内的墓穴非常容易挖掘。

红山

在当地,几乎所有人都见过地下的文物。有时候下一场大雨,村民们就能捡到被冲下山或者是从土里露出来的文物。因为刚开始村民们不知道文物的价值,这些文物被发现之后,都以非常低的价格被文物贩子收购走了。

红山文化出了名之后,越来越多的文化贩子赶到这里收购。

甚至有许多盗墓贼都赶到此地进行盗墓,为此赚了不少钱,当地的文物价格也不断在升高。

在这种情况下,姚玉忠对这些地底下的文物也十分的感兴趣,他开始研究盗墓。

姚玉忠知道盗墓不难,但是怎样找到墓困难。

为此,姚玉忠学习观测天象,研究文物的价值以及学习如何寻找墓。为了能够达到目的,姚玉忠整天都在山上进行研究,

很快,姚玉忠就研究透了红山墓葬的特点,他的盗墓之路也正式开始。

姚玉忠

墓场得意

开始盗墓之后,姚玉忠一改往日的形象,身上的衣服换成了中山装或者长袍,脸上带着金丝眼镜,一幅文化人的打扮。

就连言谈举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常常说着一些令人摸不着头脑的专业用词。

为了盗墓获得文物换钱,姚玉忠还专门制作了工具,来进行古墓的探索。

在盗墓界,最常使用的工具是洛阳铲,洛阳铲能够打入地下,然后通过辨别洛阳铲带出来的泥土,来判断地底下有没有墓地。

姚玉忠在洛阳铲的基础上,制造出了“扎子”,扎子形状小,非常方便携带,只要将扎子扎进土里面,然后拔出来观察扎子的变化,姚玉忠就能知道地底下有没有墓穴。

一把扎子,一个强光手电,就是姚玉忠盗墓的主要工具。

姚玉忠使用的“扎子”

在现代,即使是各种各样的盗墓工具层出不穷,先进无比,但姚玉忠仍旧坚持使用着扎子。

除了用工具外,姚玉忠通过地形,山川走向,星象也能准确地找到墓穴的位置,甚至还能判断墓穴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慢慢的,姚玉忠在盗墓界的名气不断提升,盗墓界的人尊称他为“祖师爷”,“关外第一高手”。

随着地位的提高,姚玉忠手底下的人也越来越多,他的邻居,亲戚,就连他的弟弟姚玉飞都加入了盗墓团伙中。

每次盗墓,只要是姚玉忠确定的地方,基本上就一定能够挖到东西。

虽然说许多盗墓贼都来到红山进行盗墓,但挖到东西的人却是不多的。因此许多人知道姚玉忠后,都想加入他的团伙。在众多人的追捧之下,姚玉忠越来越膨胀,也越来越自大。

每年的6月到10月,是姚玉忠犯罪团伙最活跃的时间,因为这个时候草木茂盛,不容易被发现。每到这个时候,每天白天姚玉忠都会独自一人上山踩点。

晚上11点之后是他们盗墓的最好时机,除了这个外,下雨天也是姚玉忠犯罪团伙的最佳作案时间。因为大雨可以消除他们盗墓的痕迹,减少被人发现的可能性。

他们盗墓有时候几个小时就能完成,有时候需要几天。每次盗墓完成之后,姚玉忠都会将土填回去,在盗墓的位置撒上草籽,这样,过一段时间草籽发芽后,他们盗墓的痕迹就会被彻底掩埋。

姚玉忠对其他人狠,对自己更狠。

姚玉忠

在团伙里面,姚玉忠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他只需要白天独自上山踩点,晚上盗墓时他就站在一旁看人家盗墓。等墓穴挖开后,姚玉忠就会独自一人下到墓穴里面,取走其中最值钱的文物。

至于文物怎样分配,也完全是姚玉忠说了算。

长此以往下去,即使是团伙里面的人再依赖姚玉忠,也对他产生了不满。

有一次,因为一只玉镯分赃不公,团伙内的成员联合起来抵抗姚玉忠。

生气的姚玉忠直接将玉镯砸掉了,可见姚玉忠的内心膨胀程度。

因为分赃不公的问题,姚玉忠的弟弟姚玉飞后来直接离开了姚玉忠,自己单独干了起来。

几十年间,姚玉忠带着人挖遍了红山文化遗址。在这期间,他并不是没有遇到过被发现的危险。曾就有一次,在盗墓时,姚玉忠碰到了办案的民警,慌乱之中,姚玉忠选择了从一处断崖处跳下。

这次,姚玉忠虽然逃脱了抓捕,但他的肋骨也因此摔断了一根。由于不敢去医院治疗,他还因此留下了后遗症。

只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

姚玉忠被捕

被捕时卡里却没有一分钱

2014年,民警在调查盗墓贼时,发现在山上常常能见到姚玉忠的身影。

姚玉忠戴着金丝眼镜,穿着长袍,经常在山上晃悠,见得多了,侦查员就觉得他不太正常。

什么样的人在爬山的时候不穿登山装、运动装?就算是不爱穿这些,最起码也是现代装。

而姚玉忠,却天天穿地跟个民国时期的书生一样去山上。

于是侦查员就跟踪调查了姚玉忠一段时间,终于在掌握证据之后,将姚玉忠给抓获了。

在将他带回警局的路上,姚玉忠趁民警不备撞向了一块大石头,准备自杀,但幸好被制止了。

随后,警方在姚玉忠的豪宅里面搜出来大量文物。在他的儿子家中发现了一个保险柜,里面装着名贵的青铜器的文物。接着,还在姚玉忠老家的枯井中还发现了辽代的四串红色玛瑙珠串。

2015年,姚玉忠犯罪团伙225名犯罪成员全部被警方抓捕归案,追回文物2063件,这些文物的价值达到5亿元人民币。

姚玉忠被抓捕

然而这些,还不包括没有追回来的。

作为犯罪团伙的老大,姚玉忠按理来说应该是非常有钱的,但是警方在调查时,却发现在姚玉忠名下并没有什么钱财,甚至其个人名下的账户中基本无半毛钱。

这是为何呢?他盗墓200多座获利的那5亿多去哪了?

通过调查,警方发现,姚玉忠发财后开始买豪宅,出入各种场所进行消费,生活也是变得极度奢靡。除了这些,姚玉忠还学会了赌博。

而姚玉忠的赌博可不像盗墓那样熟练,姚玉忠几乎到了屡赌屡输的地步。即使如此,他仍旧十分的沉迷。因此,姚玉忠还有一个“老败家”的名号。

对于他来说,一晚上输个几百万都是常有的事情。最多的一次,一晚上姚玉忠输掉了7000万。而每次钱一旦输完了,姚玉忠就直接用文物抵押,并且抵押的价格还非常的低。

而抵押出去的文物,姚玉忠从来没有赎回来过。

随着姚玉忠输得越来越多,缺钱的他只好不停地盗墓。

姚玉忠

在2013年到2014年一年多的时间内,姚玉忠的盗墓次数达到近200次。

警方经过进一步的深入调查,还发现在2014年11月,姚玉忠绑架了古玩店老板冯某,从冯某那里弄走了11件文物。

原来,姚玉忠的弟弟离开后跟冯某合作开了这家古玩店。平时姚玉飞负责货源,冯某负责销赃。2014年8月的一天,姚玉忠得知冯某那里得到了名贵的东西,不甘心的姚玉忠就策划了这次抢劫。

真是讽刺......

2016年4月14日,姚玉飞一审被判了死缓。

被捕之后,法庭上,姚玉忠仍旧狂妄自大地口出狂言,面对摆在面前的证据,姚玉忠仍旧厚着脸皮说自己只是为了让那些文物重见天日。

可能是因为盲目自信,在法庭上,姚玉忠毫无无惧地叫嚣:“真后悔没去秦始皇陵瞅瞅。”

2017年10月17日,姚玉忠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想变成有钱人没有错,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像姚玉忠,他的聪明如果用到正道上,绝对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文物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遗产,它们见证了我们民族历史的兴衰。而文物走私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姚玉忠被判处死刑,无疑是他罪有应得。

关键词: 犯罪团伙 文化遗址 一段时间 口出狂言 深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