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3月11日,白云区云城街在对集中隔离人员进行核酸检测中,发现1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白云区立即组织疾控专家科学划定封控区、管控域、防范区,按相关要求落实管控。
这些居民的生活服务保障情况如何?南都记者了解到,封控区内共有20名工作人员化身“大白”为居民送物资,还设两名专职人员组成居家组,对封控区内特殊人群每天进行医疗问诊关怀,一人一档对接跟踪。
当前,云城街萧岗东约大街一巷(10号、17号、17-2号、19号、19-1号、21号、23号、23-1号)、东约西街20号为封控区,严格执行“封闭隔离、足不出户、服务上门”管理措施;南至萧岗东约南街,东至萧岗东约西街第二排,西至东安居委旁停车场,北至东约西街一巷为管控区,实行“足不出区、错峰取物”管理措施。
为了护航封控、管控区居民平安,云城街道连夜调配物资,提前将水马、N95口罩、防护服、防护手套等物资运抵现场。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一边筑起水马,一边发动网格员、楼栋长,迅速通知封控、管控区居民留在小区,等待上门服务。
重点关注特殊人群,随传随到
目前,云城街封控区内共有居民170人。除了总指挥的应急处置组,封控区内共有20名工作人员化身“大白”,每天两次送餐,分别为早上十点到十二点、下午三点到五点,将居民采购的物资逐一分类、搬运,以点对点形式派发至居民手中。
工作人员化身“大白”配送居民采购的物资。
四个“三人小组”,负责对封控区开展“洗楼”工作,逐户上门,登记造册,同时督促群众及时用手机上报相关信息,以切断疫情传播链条;另外还设两名专职人员组成居家组,对封控区内特殊人群每天进行医疗问诊关怀,一人一档对接跟踪。
3月11日晚,社区里有一名产妇刚诞下孩子一周,孩子突发不舒服,产妇非常着急,请求工作人员帮助。“孩子那么小不舒服,不能去医院我真是很着急,我打完电话之后10分钟,医生就上门来看我们,诊断过没事之后我才安心下来。”产妇黄小姐尤其感谢居家组的24小时在线服务,随传随到。
“您好,有居民联系我们要做透析。”“好的好的,我们马上对接,您稍等。”3月12日上午,在“大白”的帮助下,一位需要前往医院进行透析的社区居民,在亲属的搀扶下顺利坐上了去往医院的转运车,进行肾透析。
据了解,封控区内工作纷繁复杂,每个工作人员都需要每天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连续作业,才能确保封控区内病人用药、婴儿奶粉、居民用餐等生命健康和生活物资的有序供应。
管控区三班倒进行24小时值守
在云城街萧岗东约大街和东约西街交界处的管控区卡口,记者看到几排高大的水马、铁马对入口处进行了围蔽,“管控区请绕行”“管控区域只进不出”字样的标识牌放在最显眼的位置。管控区内的长桌上,摆放了菜、蛋、饮料、餐食等外卖物品。不时有外卖小哥前来送餐,值守人员会询问具体地址,然后将外卖放在管控区内的餐桌上,再由外卖小哥打电话通知客户前来领取。
白云区云城街划定管控区域。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管控区内的住户要做到足不出区,可以错峰来卡口接收物品。“在解封之前,我们将三班倒进行24小时值守”,该名工作人员表示,白云区和云城街道已经安排了足够人手,全力保障管控区内住户的基本生活需求。
无论晚上还是白天,所有人员都要严格穿戴防护设备,脸被口罩勒出了凹痕,手被消毒水洗刷得发白,但这些对于一心坚守在封控区岗位上的志愿者徐锋来说,都不是事,只要社区居民能够安心度过这个时期,他就觉得这些辛苦都是值得的。
“非常累,但是听到隔离在家的居民隔着窗户也要表达感谢,真的非常感动,感觉一切都值得。”云城街连元桥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钟建明表示,疫情防控工作虽然累,但和大家一起战斗的过程是快乐的。
采写:南都记者 刘安琪 通讯员 张楚琪
图片:云城街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