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生活是一种怎样感受?
中国3位正在太空空间站“出差”的宇航员们会告诉你:很有意思。
天和核心舱是他们暂居“房屋”的“大客厅”,“套间”宽敞舒适,温度、湿度皆和地表相差无几,每日三餐亦特别丰盛,营养十足。
舱内还有“冰箱”,保鲜功能强大,确保航天员能吃到新鲜多样的水果。
同时,3位航天员都有各自需要承担的“家务”:
每天最早起床的是指令长翟志刚,他会为3人准备早餐,然后刷牙洗脸,清洁自己。
吃过早餐后,翟志刚开始一天的工作,王亚平与叶光富则负责清理摆台,把散落的物品全部归置到它们“该待”的地方。
此外,叶光富也会和翟志刚合作利用专门的吸尘器对空气净化设备进行定期大扫除。
他们的生活垃圾则分别装在不同的袋子里,方便更进一步地处理。
闲暇时间,他们亦会看书、追剧,同家人通电话,享受忙里偷闲的温馨时光。
倘若头发长了,找不到理发店的太空有一种特殊的自主理发装置:吸尘式理发器,叶光富三人就是利用这个小机器,互相帮助设计新发型,完成理发难题。
他们三人默契配合,共同朝着同一个梦想努力奋斗。
而在此其中,年纪最小的叶光富毫无疑问是受到最多关注的人,因为他是三人里唯一的“新手”,第一次执行外太空飞行任务。
但就像叶光富自己所说,他为了这次“太空出差”坚持不懈奋斗11年,我们和他都有理由相信,他一定能和他的同伴顺利完美地完成此次飞行任务的。
01,少年的艰辛:从天际飞过的飞机是叶光富少年最浪漫的憧憬1980年金秋时节出生的叶光富自小丧父,和姐姐全靠农户出身的母亲一力拉扯长大。
6岁那年,叶光富进入家附近的乡村小学读书。
8岁起,懂事的他便开始帮母亲分担生活重担。
每天放学,年纪小小的叶光富都会到田地拔草,替母亲收拾农田。
偶尔,他也会背着半人高的背篓挖点儿野菜,补贴家用。
等到暮色将至,叶光富才会放下活计,归家完成老师布置的功课。虽然叶光富的家境不好,但他和姐姐的学习成绩却皆不错。
每回两个人考出好成绩,就是叶家母子三人难得的“享受”时光,因为叶母会特地烹制一盘辣椒小炒肉“犒赏”姐弟,让难得吃一回肉的姐弟俩满足一下口腹之欲。
在叶光富的记忆里,瘦瘦小小的母亲身体中却蕴藏巨大能量。
为了供儿子上学,母亲揽了很多活计,种植桑树苗,一个人施肥、锄草,一个人挑水上山灌溉树苗。
每天来回十几担,几乎压垮了那个瘦弱的身躯,可她从没向姐弟俩道过一声苦、一声累。
叶光富在母亲的身上学到坚持和勇气,促使他一路前行,绝不轻易胆怯、后退。
对小时候的叶光富来说,最浪漫的时刻大概即是与姐姐并排坐在家门口洗衣服的石板上,仰望蓝天的时候。
每次飞机划过天际,姐姐总会大声呼喊:“弟弟快看,是飞机!”
看似遥不可及的飞机,在叶光富的心底悄悄埋下一颗小小的种子,成为他日后故事里最特别的开端。
考上万安中学后,叶光富又多了一样离不开的“宝贝”:叶父昔年留下的“二八”自行车。
他骑着它,读完初中,读到高中,直至高三借住三姨家,才与那辆老旧自行车说“再见”。
高三一整年,叶光富都十分刻苦认真,每天天未亮起床,一直学到深夜都不肯休息。
三姨心疼孩子,多年后再回忆当初情景,依然感慨不已。
因为太平中学距离双流机场很近,常常抬头能看到飞机的叶光富不知怎么,更加牵动少时向往蓝天与飞行的那份悸动,再加上空军恰巧来中学招收飞行学员,叶光富一下子心动了。
但听到还需要50块路费后,他迟疑了。
叶母得知后,拍拍儿子的肩膀,向他保证:“你去吧,路费母亲来想法子。”
就这样,叶光富拿着母亲东拼西凑出来的50块钱,踏上一条全新体验的道路。
那里依旧有艰辛,有汗水,可叶光富不怕,因为他继承了母亲的坚韧与勇敢,因为他很清楚,只要持之以恒地拼搏,便能赢来想要的未来。
02,追梦的道路:人生的精彩在于“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在太平中学,叶光富是首位成功考入飞行学院的学生。
可在长春飞行学院,叶光富却只是一名普通的学员,他和他的同学们需要在1年8个月的时间里完成别人大学4年的全部理论课程,并且参加严格的体能训练、军事素质训练及飞行专业训练等。
忙碌又紧张的学习生活明显让叶光富迅速成长,愈加成熟。
他的专业飞行技术得到教练员称赞;他认识并严格履行的军人职责令他获取嘉奖。
他在基本看不到跑道的情况下,与指挥员默契配合,成功着陆,获得团领导高度评价。
他坚持不懈用高标准要求自己,达成安全飞行1100小时的纪录,成为当之无愧的飞行业务骨干。
2000年,叶光富的工作再度迎来新挑战:因为工作方面的需求,他在此后10年陆续更换数次工作,辗转多个省市,改装飞行5种机型。
每次更换,每到一个新单位,叶光富都得“重新开始”,可他半句怨言没说,硬是凭着对蓝天、对飞行真挚地热爱,闯过了“白手起家”的“关卡”,让自己的理论知识与综合素养均得到全面显著地提升。
2009年,第二批航天员选拔工作正式启动,不服输的叶光富立马递交报名表,朝着更广阔的天地进发。
2010年,30岁的叶光富如愿进入航天员行列,再度开始新的学习。
他说:“高等数学、物理、心理等学科,简直让我苦不堪言。再加上隔天考、现场靠、随机考的常态化考试,真的比高三备战还要紧张。”
除了理论知识,叶光富亦要参加8个大类百余个小类的极限训练科目,譬如他曾和王亚平、陈冬深入辽宁森林,只靠救生包、降落伞等资源挑战野地生存。
4年后,叶光富得偿所愿通过飞行考核,但他距离真正翱翔宇宙,却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
叶光富很清楚,就算他成为航天员,也不代表他就一定能当选执行任务的航天员,航天局里多得是一整个职业生涯都没能实现梦想的备份航天员。
叶光富表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训练于我们而言是一种历练,航天员追梦的道路就是一种漫长而艰辛的奋斗过程,但谁敢说,它不是人生的精彩?”
2016年,中国航天员首次与多国航天员共同展开训练,其中叶光富的表现尤其出彩。
不只取得了优异成绩,而且获得国际同行的高度赞赏,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国际合作迈出新的一步。
在那次训练里,叶光富主要负责探索、勘测洞穴未知区域,整合信息,进行分析数据、3D建模、实时监测环境参数等工作。
他是勘测组负责人,需要在所有航天员的协助下,带领“乘组”人员勘察总距离长近700米的2个洞穴分支。
他不负众望,不只发现了杰里科大厅,而且找到了新的洞穴分支。
2019年,叶光富的事业征程再度迎来新挑战:他成功当选神州13号飞行任务乘组,即将与翟志刚、王亚平飞入广阔的太空,完成空间站相关任务。
新工作机遇意味着挑战升级,此后,叶光富的训练科目更加严苛复杂。
他不只要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穿戴重达200公斤的水下训练服到10米深的模拟失重水槽中进行舱外行走、攀爬、安装设备等操作。
而且经常一训练便是6个小时,繁重的任务量令叶光富的双层手套和内衣全被汗水沾湿,甚至有时吃饭,都会手抖到连筷子也拿不住。
但哪怕如此,叶光富亦在咬牙坚持,因为他明白,破茧成蝶本就是痛苦的过程,唯有抱着超于常人的毅力,方能看到寻常人看不见的美景。
或许正是这份坚持与坚毅,让人们早早就相信,叶光富一定会成为航天重大任务的执行者,他的未来绝不可能止步于此。
03,外太空出差,儿子告诉他:老爸加油,我们一起打赢各自的战斗果不其然,2021年6月,叶光富当选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备份航天员;2021年10月,叶光富与翟志刚、王亚平正式当选神州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乘组航天员。
踏上征程前,由于忙碌紧张的准备工作很久没回家的叶光富接到正在读初三的儿子的电话,小伙子对父亲说:“我们都在面临一场攻坚战,所以我们一起加油,争取各自打赢各自的战斗!”
2021年金秋10月,叶光富与翟志刚、王亚平在酒泉发射中心的问天阁广场出席神州十三号飞行任务航天员出征仪式,他们即将开启长达6个月的“外太空出差”工作。
那天同样是叶光富母亲的寿辰,全家人虽不能到现场为叶光富加油,但他们还是早早坐在电视机前,看完整个发射过程,于心里默默替叶光富鼓劲儿。
2021年10月16日零点23分,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将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送入太空。
随后,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同日早上10点,叶光富与翟志刚、王亚平按照计划,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次日上午9点,三人成功开启货物舱舱门,顺利进入天舟三号运货飞船。
11月7日晚,翟志刚和王亚平执行首次出舱任务,叶光富等在舱内迎接同事的归来,并与二人完成一段叫人捧腹大笑的“脱口秀表演”。
轻松自信的翟志刚率先表示:“我是01,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王亚平紧接道:“我是02,我一会儿出舱,感觉良好”;最后由叶光富收尾:“我是03,我下次出舱,感觉良好。”
7天后,叶光富与两位同事接受央视节目组邀请,在太空一边凝望地球,一边朗读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总序。
12月26日,临近元旦,叶光富终于等到盼望已久的出舱任务。当天下午6点多,他和同事打开舱门,率先进入太空。
这一次,叶光富终于可以非常自豪地表示:“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2022年1月31日是中国农历除夕,虽然身处空间站,但“太空出差”三人组还是早早起床,将他们的“小屋”装扮一新,准备和广大中国人民一起欢度春节。
因为买不到春联,所以三人只能自己来写春联与福字:翟志刚动作娴熟,笔划潇洒,一看便知他肯定学过书法;王亚平的字迹则娟秀大方;叶光富是三人里年龄最小的,写起字来同样十分谨慎,一笔一画,细致认真。
写完,春联与福字不用三人张贴,便自主“飞”了起来,火红的颜色为空间站增添些许喜悦氛围,确实有了过年的味道。
当然,中国人过年怎能缺少饺子?
航天员中心负责研究食品和营养的工作人员告诉来访者,他们特地给3位“太空出差”人员准备3种不同馅料的饺子,分别是:猪肉白菜、鲅鱼和黄花菜的,确保他们在空间站里也能找到符合口味的美食。
当天下午7点半,空间站在祖国上空过境,王亚平抓住时机,拍下灯火璀璨的神州大地。她说:“这是我们首次从太空视角欣赏除夕夜的中国。”
0点的钟声敲响时,翟志刚、王亚平与叶光富亦通过春晚舞台向全中国人民送上“来自太空”的新春祝福。
同样的,春节七天,3名宇航员亦有属于自己的假期,他们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他们也和世上亿万中国人一样,对北京冬奥会特别关心,不忘在空间站观看冬奥会的开幕式。
2022年2月16日,“典赞·2021科普中国”盛典拉开序幕,依旧在“太空出差”的3个人因入住空间站以来,创下多项“第一”成就而荣获该活动特别设立的奖项:科普中国最高荣誉奖。
3月22日,相关媒体爆出,由翟志刚、王亚平及叶光富共同开讲的“天宫课堂”第二课将在几天后于空间站正式开讲,届时央视总台及中国科技馆会进行视频直播。
依照相关部门公布的消息,我们可以推测到,“太空出差”三人组会在今年4月中旬左右返回地球,至于具体到底是哪一天,还需要等待官方的最新通知。让我们在此共同提前祝愿他们三人返程顺利吧!
参考文献:
《叶光富训练任务繁重:练到手抖拿不住筷子》
《成都航天员叶光富首次出舱!全世界有个人关注点不一样》
《中国空间站的第一个春节》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jiahe20211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