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的居民请注意了,今天下午1点,在海信广场做核酸检测。请大家带好口罩,来核酸检测啊……”3月29日,在长沙平时最热闹的坡子街、三王街,一队60、70多岁的“红马甲”们一边走一边用喇叭向周围行人和楼栋居民告知着最新防疫信息。自疫情防控升级以来,每天早出晚归服务防疫工作已成了这群“资深”志愿者的日常。
65岁的雷锋志愿者杨兴荣是“红马甲”中的一员。三年前,她报名注册了雷锋志愿者,成为了社区的专职志愿者,没有疫情的时候,她会和其他志愿者们就经常走街串巷宣传防止电信诈骗知识、防火防盗信息。“我已经退休啦,做志愿也十多年了,就想多为社区做点事情,为社会献一份力。”
这支志愿队伍除了2位雷锋志愿者杨兴荣和方友良以外,还有一群党员志愿者。他们的年龄都是60、70多岁,但工作量可不小。从早上8点出门,晚上6点才回到家,中午只有一个小时休息,一天工作时长和普通上班族差不多。
“我们上午一直在街上宣传核酸检测的时间和地点,有喇叭的用喇叭,没有喇叭的就喊话。”方友良说道,将近4个小时,志愿者们累了坐在路边休息会。“我们年纪大了,社区工作人员特地没有给我们安排晚上的工作,但他们才是最辛苦的,可能得工作到凌晨。”
中午12点,长沙一家火锅店联系坡子街社区,想请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工作间隙吃火锅,志愿者阿姨们高兴得连连道谢。
“疫情期间,店里生意也没有这么紧张了,我们想在这个时候多做些事情,能够给工作辛苦的防疫人员一些温暖。”七七地摊火锅店的老板娘七七说道。
“希望疫情赶紧过去,真的能和家人们围在一起轻松地吃火锅。”杨兴荣说,吃过午饭后,她又要和志愿者们一齐到海信广场支援核酸检测工作。
潇湘晨报记者曾羽璇 摄影记者杨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