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前不久,朋友小Y发来一张图片,她在淘宝上观看了一场关于“多肉植物”的直播,并且一口气买了十个生石花。这些生石花外形圆润可爱,乍一看真像一块石头,但顶部中央有一条裂纹,看起来更像一个婴儿的屁股,因此也俗成“屁屁花”。

生石花是当下颇受欢迎的多肉植物的一员。而这几年,在家庭园艺圈内,多肉植物毫无疑问占据了半壁江山,打开朋友圈,你总会刷到一位朋友正在分享新种植的多肉盆栽。

或许有人会纳闷,这些小小的,长相奇特的植物为何如此招人喜爱?它们在种植养护方面又怎样的特别之处?打开多肉植物的成名史,了解植物圈的“网红顶流”如何诞生。

生石花,俗成“屁屁花”,是当下颇受欢迎的多肉植物的一员。 视觉中国 图

什么是多肉植物?

事实上,多肉植物并不是一种植物,也不是植物学上的一个门类。它最早由瑞士植物学家琼·鲍汉于1619年提出,通常指营养器官(根、茎、叶)具有发达的薄壁组织,可以贮存大量的水分和养分,并且在外型上肥厚多汁的一类植物,有时也被称为多浆植物、肉质植物、多肉花卉等等。

1716年,英国剑桥大学植物学教授里查·布拿特里在《多肉植物的历史》(The History of Succulents)一书中,使用“Succulent”一词指代多肉植物,该词一直沿用至今。据统计,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现的多肉植物已达12000多种,隶属80多科,近800属。

“其实在很早以前,多肉植物在美洲、非洲就已经开始被关注了,只是当时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大概到了14、15世纪的时候,景天科、大戟科、仙人掌科等多肉植物开始被应用到园艺中,慢慢被重视起来。”厦门市园林植物园李兆文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

厦门植物园内的仙人掌、般若等多肉植物茂盛生长,吸引市民前来欣赏观光。 视觉中国 图

李兆文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市面上最常见的多肉植物有景天科、大戟科、番杏科、百合科、龙舌兰科、仙人掌科等等,家族庞大,品种繁多。但其中仙人掌科一类的多肉植物,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曾在国内引起过潮流。

“当时东南亚一带的华侨把仙人掌、龙舌兰科的植物引进到国内,而且一般都是比较富有的家庭喜欢养,把它们当作镇宅的植物,后来慢慢在全国普及开来。”

“像景天科、十二卷属这一类的多肉植物大概在2010年左右开始火起来。这背后的原因,首先是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得到了保障,对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第二,我们与海外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比如日本、德国,这些国家在园艺学上的发展相当成熟,于是国内一些沿海大城市的爱好者、商家,就把海外的多肉文化带了进来,成为了最早的传播者。”李兆文介绍道。

景天科多肉景观。 李兆文 图

值得一提的是,与多肉植物一同被带进来的,还有一连串花里胡哨的俗名,这些名字往往比植物学上的拉丁名,更加形象,更具艺术感,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比如景天科风车草属的“桃之卵”(Graptopetalum Amethystinum)就使用了日文意译的名字,包括与其相似的另一个杂交品种“亚美奶酪”则使用韩文的意译方法等等。

桃之卵,名字十分形象。

“懒人植物”真的好养吗?

打开购物网站,关于多肉植物的描述,商家们都会强调它的“好养、易活”,是新手入门的最佳选择。那么果真如此吗?

“多肉的繁殖方式很特别,尤其像景天科这一类的多肉,只要掰一片完整的叶片,然后在适当的温湿度条件下,叶片的基部就会再长出小芽,慢慢长大,成为一棵新的植株。”微博知名科学科普博主“@进击的多肉”向记者介绍道。

“@进击的多肉”告诉记者,相比较普通的花卉盆景,多肉植物的种植不需要很大的空间,不需要频繁的浇水,不需要太精细化的养护,因此也被定义为“懒人植物”。“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人们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照顾,并且短期内就可以获得成就感。”

多肉植物的种植不需要太精细化的养护,因此也被定义为“懒人植物”。 视觉中国 图

“碎片化管理”的确很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再加上它新奇可爱的外表,这也是为什么多肉植物的种植群体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尤其深受年轻女性、办公室白领的追捧。

“但其实在国内,不是所有的城市都适合种植多肉。”厦门市园林植物园李兆文说。

李兆文表示,多肉植物的种植要注意三个条件。首先是一定的光照(尤其在生长季,要有充足的光照);第二,种植土要求疏松透气,不能有积水,否则很容易烂掉;第三要注意环境的透气通风,以防病虫害的发生。

“比如在福建,夏天气温比较高,这时候要注意避免多肉植物暴晒,在雨季的时候还要注意排水。而北方,冬天比较寒冷,也不适宜生长。目前在国内,最适合种植多肉的地区还是云南昆明一带,那里的气候比较适宜。”李兆文介绍道。

总体来说,相比一些花卉植物,多肉并不娇气。 视觉中国 图

成为植物圈“顶流”,需要哪些元素?

自2012年多肉植物逐渐进入我国,多肉的知名度可以说是爆发式的增长。

“一开始的确物以稀为贵,尤其刚培育出来的新品种,一小片叶子可能就要卖到几百块,甚至上千块,因此那时还局限在少数有经济能力的爱好者之间,随着这些年培育的不断丰富,多肉植物的价格已经逐渐平民化,受到越来越多白领、蓝领,甚至学生党的喜爱。”李兆文说。

而“走红”的背后,社交平台自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植物学家、科普达人,甚至一些普通的植物爱好者,积极地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加入到宣传的队伍中。

“@进击的多肉”就是最早从事科普工作的成员之一。他从大学时代开始就关注多肉植物。

“我读的是生物专业,自己本身也很爱植物,尤其喜欢外形比较新奇的种类。那时我注意到,每次在社交平台上传多肉照片后,很多网友都在下面留言,问这是什么东西,在哪里买的,怎么养护等等。刚好当时国内在这一块的科普也很空白,于是我就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新媒体运营的经验,在网上开始进行多肉的科普。”

碧铃 “@进击的多肉” 图

在“@进击的多肉”看来,多肉进入国内市场的时候,刚好赶上了社交媒体的流量红利期,因此一跃成为了植物圈的“顶流”。除此之外,它也有很多适合网媒推广的“特性”。

“首先它拥有比较奇特的外形和色彩,吸引人来‘入坑’,并且容易产生热点和话题,让更多的人通过社交媒体参与交流和分享,然后进一步带动更多的人投入到生产、销售和服务,从而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更关键的一点是,传统绿植在运输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损耗,但多肉植物在物流中具有优势,且送到家后也易上手,这些特性帮助多肉植物更容易流通和普及。”“@进击的多肉”告诉记者。

因此,“@进击的多肉”认为,植物本身的猎奇性、社交媒体的传播性,还有便捷的购买渠道和易入门的养护方式,是网红植物诞生必备的条件。

绿花石莲 “@进击的多肉” 图

在植物界中,多肉植物的“顶流”现象虽然罕见,而它的确带动了地区产业的迅速发展。

据了解,自2014年起,云南多肉植物种植面积呈快速扩张势头,从业人员也快速增加,目前已成长为国内最大的多肉产业生产基地和销售基地,种植生产面已超过6000亩。据阿里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来自云南昆明产区的多肉在淘宝天猫上销售领跑全国,是继普洱茶、珠宝之后的新秀产业。

2020年,受疫情影响,云南商家还推出了“云寄养服务”,解决物流难题。另外,多肉主播也开始出现,在网店或者社交平台上的直播间为窗口,带动着多肉产业日益壮大。

云南大理某多肉种植大棚。 视觉中国 图

电商平台上,多肉主播开始出现。 淘宝截图

作为厦门园林植物园的从业者,李兆文也感受到了大众对多肉兴趣的增长。“目前我们的植物园内,有一片大型的多肉植物区,是国内最早的露天多肉种植基地之一,许多游客通过社交媒体了解后,过来打卡。”

“我认为‘网红’的背后,可以看到大家对美的一种欣赏,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当然,网红现象也需要有一定的度,不能脱离本体,过度夸张,恶意炒作。”李兆文说。

厦门园林植物园的多肉植物区。 李兆文

“肉友”的社交圈,分享的是什么?

大众通过植物来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与此同时,也会碰到许多问题,想要寻找同好者交流和互动。目前在国内,许多城市都成立了多肉植物协会。一些城市每年还会开展大型的多肉植物展。在展会上,商家带来自己新培育的产品,专业人士进行讲解,介绍每年的流行趋势。

不仅如此,由于多肉植物品种繁多,大圈子之下还会细分出各种小圈子,例如仙人掌圈,景天科圈等等。

“@进击的多肉”告诉记者说,在多肉爱好者群里,大家会亲切地称对方为 “肉友”。

“正如前面提到多肉的繁殖特性,我只要跟你交换一个叶片,就可以分享一棵多肉,这就体现了多肉植物有一定的社交属性。一些有生活情趣的人,还喜欢给多肉拍照、做短视频,通过社交媒体的分享,去结识更多的‘肉友’。大家互相交流养护心得,交换多肉的品种,从而形成社交圈。”“@进击的多肉”解释道。

云南大理,员工通过直播向客人展示寄养的多肉。 视觉中国 图

随着“佛系”“慢生活”等网络热词的出现,多肉种植热潮的兴起似乎也印证了大众对自然生活的渴求。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人不是自然的主宰者,自然有时候也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即便植物不能带来实际的利益,在养育和接触的过程中,你也会发现植物是一种精神世界的交流通道。心情不好、有压力的时候,植物可以成为你的倾诉的对象,甚至有时候还会带来有一些深刻的启发和思考。”李兆文说。

社交平台上最近流行起了北欧INS风的室内绿植。 小红书截图

不过,在经历了几年野蛮生长后,和许多的网红事物一样,多肉植物热潮似乎也在慢慢消退。

“毕竟现在可以规模化地栽培,在没有一个新的选育品种出来前,市场需求逐渐饱和。”

“最近,北欧‘Ins风’的室内绿植流行了起来,有一种叫琴叶榕的观赏型绿植,在家居应用里非常走红。”“@进击的多肉”说。

的确,潮流不是永恒,总有新的网红植物会出现。

责任编辑:徐颖

校对:栾梦

关键词: 多肉植物 视觉中国 社交媒体 仙人掌科 厦门园林植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