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脆皮。
这可能是东航事件之后,最近最让人难过的一个新闻。
短短几天时间,一场人间温暖就以最惨烈的形式收场。
震惊、魔幻、心痛、荒诞……
种种情绪拷问着我们,再次刷新所有人对人性的认知。
事情的起因,始于一封表扬信。
几天前,一个微博大v发了一条微博。
内容是帮一个上海姑娘“曝光”一位跑腿小哥。
原来,因为这段时间的疫情,姑娘被隔离在家。
没办法给自己患有听障的父亲做饭。
生活不便的父亲,也很难买菜叫外卖。
已经困难到只能在家里吃白米饭了。
女儿心急如焚。
她向之前给她送过东西的一个跑腿小哥求助,问他愿不愿意帮自己送餐给父亲。
小哥被她的孝心打动,答应了。
他跑了30公里,走了四个小时。
经历了道路封控、电动车没电等很多难题。
最终还步行了两公里,才把早餐送到了老人手上。
餐送到时,已是凌晨。
姑娘感动地要给小哥打赏,但被他婉拒了。
他说:“人心都是肉长的,这没什么用。”
没办法,姑娘只好给他充了200元话费,表示谢意。
但她还是觉得不够。
于是,找到大v,发了微博。
希望更多的人,知道小哥的善行。
然而,她无论如何都想不到,这最终,成了她的催命符。
事情一经发出,就火上了热搜。
很快,小哥的公司也知道了这件事,还奖励了他2000块钱。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风向变了。
这个好心将事情说出来的姑娘,遭到了网友铺天盖地的网暴。
只因为她给小哥打赏了200元,他们觉得太少了。
“200,打发乞丐啊?”
“别人的善良就值200吗?”
“上海人可真精明。”
各种恶意的揣测和中伤,让她无法招架。
她只好出来解释。
说这200万是送货之前,她就要给小哥的。
当时只觉得一个半小时就可以把东西送到,没想到中间这么困难。
她说自己因为带小孩一直失业,全家的收入只能依靠丈夫一个人,经济确实有一定压力。
但她也和小哥约好了,等到解封,一定要请他吃饭,给他送锦旗。
她想尽一切办法,想要让网友理解她的为难。
但,没人相信。
而就在昨天,根据九派新闻报道。
他们已经跟当地派出所证实,这个姑娘,于两日前,跳楼自杀。
“疑因不堪网暴。”
看到这6个字,我窒息得久久说不出话来。
2
“明明这么感人的事,为什么会以悲剧收场?”
一开始为女孩发声的博主,在事后无奈的发问。
毫无疑问,女孩和小哥,都是善良的人。
上观新闻后来采访了当事小哥。
他说,得知女孩被网暴,自己难受得睡不着觉。
“我本来也不是图她钱,怎么会这样?”
女孩在流言蜚语中离世,他的人生也将因为这件事蒙上阴影。
他们如此善良,本不该是这样的结局。
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我们亲眼见证那一句句伤人的话,是如何变成一颗颗子弹的。
射向对方,完成了一场谋杀,
没人觉得自己是在作恶。
每个人都觉得,我只是跟了一下风。
我只是随口一说,我只是骂了一句脏话。
但往往,就是这不假思索地一个念头,一句话。
成了别人心上再也拔不出来的那把刀。
其实,更让我感慨的,是事后一个网友的留言。
她差点就成了那个施暴者。
当时,她也有过“女孩小气”的想法。
想要说点什么,但是忍住了。
最后只是默默点了个赞。
因为她多想了一步,多忍了一下,最后才没有变成那个拿刀的人。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我想说,我们每个人一不小心,就可能在某一个时刻,在某一个事件中成为执刀者,
善与恶并非如我们所想的那么泾渭分明,它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看你怎么选。
有时候你不经意的一个善意,可能会让你铭记很久。
但同样,你毫不在意的一个恶念,也会留下毕生之憾。
善与恶的选择,看似一墙之隔,实则是两种人生。
3
1974年,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举办了一场名为《韵律0》的行为艺术。
她用药物将自己麻醉。
让身体不能动弹,也感受不到疼痛。
不过意识是清醒的。
然后,让在场的观众,在她准备的72件物品中挑选一样。
可以随意摆弄她的身体。
这些物品里,有玫瑰、帽子、衣物等比较正常的东西。
也有铁链、绳索、匕首等危险品。
还有一把装有子弹的枪,但她觉得并不会有人使用。
一开始人们只是用玫瑰花、帽子等东西,给阿布拉莫维奇装扮。
看到她没有任何反应,又有人拿起了笔,在她身上画画写字。
后来,确定她不能反抗的人们,越来越大胆。
有人开始拿红酒泼在她身上,有人用玫瑰花的刺将她刺出血。
一个男子用剪刀剪开了她的衣物,还有人用铁链勒住她的脖子。
此时的阿布拉莫维奇,已经满眼泪水。
更恐怖的是,一开始阿布拉莫维奇觉得根本不会有人用的那把枪,也被人塞到了她的嘴里。
甚至试图扣动扳机。
而大部分人仍站在旁边围观,看那人敢不敢开枪……
直到有几个仍清醒的人,将枪夺下。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实验过程,没有任何人强迫观众这么做。
这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为什么要说这个实验?
因为我想让大家看到,人如果不约束自己心中的恶意,会变成什么样。
陶勇曾说:“所有人其实都是善恶一体,没有什么单纯的好人,也没有什么单纯的坏人。别人说我只有好的一面,没有坏的一面,事实上是他们没有看到我其他的那些面。”
我很赞同。
人无完人,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阴暗面。
善恶交织,才是人性。
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
那是什么让我们的人生境界变得不同?
是我们自己,有没有放大善念,约束自己阴暗面的能力。
可怕的不是你曾有过邪念。
真正可怕的是,有邪念却不懂自制。
放任它去伤害人,且并不准备为此负起任何责任。
黑夜给了我们黑的眼睛,但我们仍可以选择寻找光明。
4
《白鹿原》里有一句话:
“世事就俩字:福祸。俩字半边一样,半边不一样,就是说,俩字互相牵连着。所以说你得明白,甭张狂,张狂过了头后面就有祸事了。”
我不免又想起重庆公交坠江事件。
只是因为坐过了站,要求司机让自己半路下车被拒绝。
那个狂傲的乘客刘某,就对司机拳打脚踢。
不达目的不罢休。
最终,公交失控坠江。
生命陨落,包括罪魁祸首刘某。
她一定也没有想到,自己一个举动,会造成这样的后果。
老人常说:与人为善,就是与己为善。
有时,我们需要约束心里的恶念,是为了我们自己。
因为善恶皆有果。
你恶意的举动,很有可能早晚会报应在你身上。
尼采写过:“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人性到了深处,都是无法直视的。
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不必陷入深渊。
哪怕我们平凡如尘土,不够高尚光鲜,也没有纯粹的善良。
也不可扭曲如蛆虫,让自己做恶意卑微的奴仆。
5
上海女孩的死,给所有人都敲响了一个警钟。
在如今这个网络时代,散发恶意简直轻而易举。
我们与恶的距离,或许只有一个留言,一次点赞。
如此,才更需要我们去克制,去律己。
总有人觉得,做个善良的人很简单。
做点好事就可以。
但真正的善良,不仅仅是你愿不愿意去帮别人一把。
更高层次的善良,是即便身处人们把恶意不当回事的环境之下,你也能站在善恶的分界线,做出正确的选择。
纪伯伦在《沙与沫》中写到:
“谁能把手指放在善恶分野的地方,谁就是能够摸到上帝圣袍的边缘的人。”
何必去纠结,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
不如听从自己内心的真实。
那就是你心里最想要守住的东西,那份纯洁的善意。
善与恶是同一块钱币的正反两面。
人性到底是善还是恶,其实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永远拥有善良的勇气。
不要人云亦云,不要隐在人群中,做跳梁的小丑。
如果可以,希望我们都能做一个勇敢的好人。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jiahe20211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