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西赣州的曹某想要去东莞接妻子回家。

拥有驾照的他并没有买车,于是借了同村朋友蔡某的车。

因为一个人去东莞花钱太不划算,便想着有人能够一起搭个活,共同承担一下油费。于是,曹某喊上了也要去东莞的老乡谢某。

可没想到的是,谢某在路上突发疾病死亡,让这桩美事变成了烦心事。

之后,谢某的家人将开车的曹某、借车的蔡某一起告上了法庭,要求赔偿127万......

这让曹某烦心无比,连连喊冤。

那么,这件案子最后怎么判了?

搭乘谢某

2020年8月,曹某的妻子因为有事要回家,本来想着一个人乘火车回去,但当时有点特殊情况,曹某便告诉妻子自己去接她回家。

“咱家又没有车,你怎么来接我?我自己回去就行了,你来也怪麻烦的。”

曹某的妻子劝道。

但是曹某执意要去接她,就跟妻子说:“没事,我去借个车,驾照都考了几年了,咱家也该买个车了,以后去哪儿也方便。”

说服了妻子后,曹某便向同村的朋友蔡某借车。

平时两人的关系不错,一听曹某有事要借车,蔡某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但是因为路途遥远,一个人承担油费有些划不来,于是曹某就在老乡群里询问有没有一起去东莞的人。

消息发出后并没有多少人回应。

谢某也不急着走,便想着再等等。

果不其然,有一个老乡谢某回应了蔡某。谢某称自己也要前去广州,但乘火车或是坐大巴还要跑到车站,不想那么麻烦,便想着跟曹某搭个伙。

蔡某和曹某商量了一下,欣然允之。

谢某在跟蔡某和曹某聊天的过程中,说自己想要坐副驾驶。

两人以为谢某有些晕车,并没有多问,就答应了下来。

于是,几人约定好在四天后出发。曹某想着自己原本就是去广州的,若是谢某给钱,分摊一下油费就行,其他的就不需要什么了。

四天后,蔡某先是给谢某通了电话,告诉他让他在上车点等车。不过因为过去还有30公里,大概得一个小时的时间,就让他在出发后的一个小时左右到上车点等车。

之后,曹某顺利接到了谢某,三人一起前往东莞。

因为事先说好的让谢某坐副驾驶的,于是蔡某就坐到了后面。

一路上,曹某车开得很稳,等到了服务区之后就歇歇,休息差不多了就往前行驶。实在是累的时候,就由蔡某替曹某开一会儿,谢某就坐在副驾驶上没怎么动过。

之后,等到曹某再一次开车的时候,谢某表情不适地说:“我坐前面有点不舒服,去后面待会儿吧,实在不行就躺会儿,后面宽敞点。”

曹某和蔡某什么话都没说就同意了,没察觉出谢某有什么问题,只是觉得他晕车难受,想去后座上躺一会。

外面天气炎热,车里一直开着空调,为了照顾谢某的感受,曹某还特意将窗户降下来了一点,想着谢某吹吹风会好受点。

但此时的蔡某和曹某怎么都没想到,谢某竟然会在车上突发哮喘,最后还死在了车上......

谢某发病的时候,曹某刚开车上高速没多久,没法停车,因此只能尽快赶到附近的停车点。

到停车点后,曹某下车查看了谢某的情况,却发现他已经昏迷不醒了。

曹某慌慌张张地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和110报警电话,同时不停地呼喊着谢某。可等到医生和警察赶到的时候,发现谢某已经死亡。

听到谢某死亡的消息,曹某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他怎么都没想到自己只是顺带捎个老乡,怎么就在路上死亡了。

冷静下来之后的曹某,想到了出发的时候,谢某为了对他表示感谢,添加了他的好友,向他转240元,说是油费和过路费。

起初曹某并没有收,想着到了再说。但是在半路上发现路费和油费差不多就这个价格,便收下了。如今出了这档子事,他立马将这些钱退给了谢某。

事情已经发生了,谢某确实是死亡了,他的家人也该知道这件事。

于是曹某经过老乡群得到了其家人的联系方式,把这件事告诉了谢某的家人。

谢某的家人在得到这一消息后震惊不已,前一天还好好的人,怎么说没就没了?

曹某也没办法,只得安慰他的家人。

可是没想到,谢某的家人一下子就把电话挂掉了,什么也没多说......

法院判决

曹某遇上这事本就心慌,看到他家人的态度,心中更是不得安宁。明明自己也没做错什么,搭顺风车本来就是你情我愿的事,如今出了事,总不会叫他负责吧?

结果是,曹某怕什么来什么。

谢某的家人一气之下将他和蔡某告上了法庭。

这时的他们就像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但他们自己也没做错什么,便请了律师和谢某的家人进行了对峙。

很快,法院对这件案子进行了审理。

谢某的家属认为,曹某接收了谢某生前给他的转账,他们之间的运输合同已经生效。虽然在谢某死后,曹某立马就将钱退了回来,但他那是为了摆脱关系。既然曹某收了谢某的钱,就要对谢某负责。如今谢某死在了曹某开车前往东莞的路上,就要承担相应的赔偿。

另外,车是蔡某借给谢某的,他也参与了搭乘谢某的活动,所以蔡某也该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两需要赔偿1272982.5元多万元。

除此之外,谢某的家属还说,如果谢某发病的时候,他们就采取急救措施,也不至于导致这场事故的发生,因此认为曹某与蔡某两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曹某好心搭乘谢某,出了这件事他也很难过,但没想到还要被其家属告上法庭;而蔡某觉得自己更冤了,他就是将车借了出去,如今也要承担责任,属实说不过去。

两人反驳道:“谢某是因为自身疾病死亡的,跟他们二人没有关系。而且他事先并没有告诉我们他自己患有哮喘,我们也不知道他的药在哪里,路上也没有听到谢某的呼救。”

最终,一审结束。

曹某和蔡某赢了这场官司,法院驳回了谢某家属的全部诉讼请求。

可是,谢某的家属坚称这就是曹某与蔡某的过错,仍要上诉。

曹某与蔡某无可奈何,只得再入法庭。

二审认为这是一桩生命纠纷案,再次开庭。

法院认为,车子虽然是蔡某的,但他只是把车子借了出去,当初谢某转账时只有曹某收了这笔钱,两人是否平摊没有证明,所以蔡某和谢某之间不存在运营关系。

而曹某作为当时的开车司机,收了谢某的钱,确实和谢某建立了有偿运输合同关系,在路上就应该保障谢某的安全问题。

可并没有证据证明谢某提前告知了曹某自己患有疾病,也没有证据证明曹某是否在发现谢某昏迷后的第一时间,进行了救助和求助。

最后经过二审,认为谢某死亡是因为疾病,和曹某、蔡某没有关系。

法院判决维持一审原判,驳回上诉。

此事之后,曹某、蔡某虽然逃过一劫,但以后却不敢再轻易让别人搭乘或是借车了。

近年来,搭顺风车的人不在少数,车主虽有私心,但也是一番好意,如了两个人的愿。但在路上总会有意外发生,好心“办坏事”,闹上法庭、索要赔偿的也不在少数。

但不仅仅只有搭顺风车会“好心办坏事”,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以至于人们觉得“好人难做”。但实际上不是好人难做,而是“坏人”太容易做了。

救不救?

2017年9月7日,一位老太太有些颤颤巍巍地走进了孙向波的药店,说自己要买的药。

就在孙向波转头给老人拿药的时候,“咚——”的一声响起,孙向波转过头去向地上一看,发现老人已经晕倒。

医学院出身的他立马对老人进行了抢救,给老人做起了心肺复苏。

经过十多分钟的抢救,孙向波终于将老人从鬼门关拉了回来,此时的他已是满头大汗。

老人悠悠地睁开了眼,感到身上疼痛难忍,于是孙向波随即就拨通了120,叫来了救护车。

在等车的过程中,孙向波一直安慰着老人,让她不要慌。等到老人被救护车拉走后,孙向波才舒了一口气,心中十分高兴,觉得自己今天做了件好事,救了老人一命。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孙向波都心情愉悦。

可没想到一个月后的一天,他竟然收到了法院的传唤,这让孙向波不明所以。

原来,一个月前他救的那个老人齐老太将他告上了法庭。

当时在给老人做心肺复苏的时候,因为用力不小心压断了老人的12根肋骨,治疗花了十多万,要让孙向波进行赔偿。

这让孙向波无法接受,他不明白自己明明做了一件好事,老人不感谢他的救命之恩就算了,还反过来咬了他一口?天底下哪有这样的事?

孙向波并不害怕老人的控诉,他相信法律会给他一个公平公正的答复。

2020年12月,法院对这起案子进行了审理,认为孙向波给老人实施心肺复苏致其受伤,并没有产生过错,便驳回了老人的诉讼请求。

这场闹剧本该就此结束,可没想到齐老太竟然不满意法院的判决,再次上诉。

孙向波知道,一审他能够胜诉,二审也会一样的。而且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很多人都支持和赞赏他的做法,对于法院的判决也表示大快人心。

2021年,中级法院再次对这起案子进行了审理,结果如孙向波料想的一样——法院维持原判,驳回上诉。

虽然法律维护了正义,可是被齐老太纠缠的这三四年里,孙向波感到十分厌烦。

而且这件事对他的影响很大,导致药店也关门了。直到二审胜诉后,孙向波才想着再把药店开起来。

因为这件事,孙向波也收到了不少采访,有记者问他:“后悔过吗?”

他说:“当初上医学院就是为了治病救人,这是所有医学生的初衷和秉持的理念。就算我知道齐老太会告我,我还是会对她进行抢救,因为什么都不如人命重要。”

孙向波

还好,最后的结局是好的,法律维护了他的正义。

孙向波还说,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再遇到这种情况,他还是会伸出援助之手、义不容辞。

在当今的社会中,虽然有“坏人”,但绝大多数都是好人。不过做好人的时候我们也要量力而行,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至少我们帮助过他人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jiahe202110@126.com

关键词: 搭顺风车 心肺复苏 没有关系 诉讼请求 觉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