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底,原本在高档写字楼里工作的女精英董敏,因外国朋友的一句话,毅然决定放弃高薪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农业事业中去。

可是隔行如隔山,农业看着简单,其实里面的门道颇多,更何况董敏本来是做IT行业的,此前从未接触过农业这一领域。

果不其然,自从董敏在北京承包土地种菜开始,就连亏九年,这期间更是狂砸几亿进去,都没有激起任何水花,周围的朋友都来劝说她放弃。

可是董敏依旧不妥协,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终于在2018年扭亏为盈,2019年再接再厉,狂赚七千多万,实现逆风翻盘!

董敏的那位外国朋友究竟说了什么让她坚定地转战农场?董敏又使出了什么妙计能让连亏九年的公司起死回生?

故事还要从2008年轰动一时的三聚氰胺婴幼儿奶粉事件开始讲起。

一个改变人生轨迹的选择

董敏是个雷厉风行的女人,做什么都风风火火的,大学毕业后一心想要做出一份自己的事业来,后来与丈夫一起创业,成立了一家软件公司。

软件公司的效益非常好,很快,董敏就成功成为了亿万富翁,实现亿万财富自由,这段时间她一直是亲戚朋友羡慕的对象。

事业如此成功,董敏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家庭,不仅和丈夫的感情维持得非常好,平时不出差,还会带着儿子去公园遛狗,享受难得的亲子时光,可以说生活过得十分惬意。

但是,2008年,发生了一件大事,正是这件大事改变了董敏的人生轨迹。

2008年,发生了三聚氰胺婴幼儿奶粉事件,让举国震惊,三十多万婴儿因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含有三聚氰胺这种化工原料的奶粉而患病,该事件也严重影响了中国制造商品的信誉。

此事发生后,多个国家禁止中国乳制品进口。董敏的一个外国朋友得知此事后,专门打电话质问董敏,而这位朋友说的话令董敏感到十分羞愧。

董敏说:“人家当时说的是中国的企业家有没有道德底线?所以我当时感到很耻辱,就是像咱们老话说的那样,恨不得找个地缝钻到那儿去,因为人家在质疑中国的企业家,而我是企业家的一员。”

朋友的话就像是巴掌一样不断扇向自己,她第一次因为自己是企业家而感到羞愧。

这通电话结束以后,董敏好几天都没有睡好觉,她开始思考究竟什么才是企业家?一个优秀的企业家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

几天的深思熟虑之后,董敏决定自己应该做点什么,在食品方面,守住中国企业家的口碑。

董敏说:“我觉得这种时候企业家的那种特质就出来了,就是我要解决问题,而不是在这单纯的愤慨或者谴责。”

雷厉风行的董敏,有了这个念头就立马开始行动。她有目的的去北京一些大型超市考察情况,渐渐的她发现,民以食为天,蔬菜水果才是人民生活的根本。

而且有些蔬菜水果卖得并不便宜,但是市场需求依旧很高,应该有很不错的前景,于是董敏就把目光锁定在了农业这个领域上。

董敏打算用完全生态的种植方法去种蔬菜水果,她要生产最安全无污染的蔬菜水果,把中国食品界的口碑拉回去。这个消息一传开,董敏的很多朋友都非常震惊。

董敏的朋友邢冬梅说:“我们大家都知道,农业是要长期积累和培育的一个行业,你做一份自己明知要赔钱,而且还要赔钱很多年的生意,这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面对劝阻,董敏并没有理会,不能因为前几年会赔钱,就不做这件事,她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做事利落的她,在2008年底就开始着手经营她的农业事业。

董敏把软件公司全权交给丈夫来打理,自己则是一门心思经营自己的农场。初入一个全新的领域,这里的一切都让董敏感到新奇,此刻的她,充满了干劲儿,想要在农业闯出一片天。

她先是在北京的平谷区承包了一千多亩地,然后雇农民,搭大棚,一切准备工作做好了之后,就着手种白菜,西红柿,草莓等蔬菜水果。

董敏还在基地养了一些鸡和羊,用烂菜叶子喂鸡和羊,再用鸡粪和羊粪给农作物施肥,实现完全生态健康的种植方法。

在员工面前,她也从不摆架子,而是十分亲和的和员工们一起商讨种植方法,渐渐地董敏自己也懂得了农业里的许多门道。

这期间,也有不少董敏的朋友到农场来参观,全都大吃一惊,眼前的董敏和之前完全不一样,现在的董敏穿着休闲接地气,一头利落的短发,显得十分干练,徒手抓羊粪也是毫不犹豫。

董敏朋友说:“你第一眼不会相信这是董敏的,和我们平时对她的印象是完全不一样的,很难想象在一个在写字楼工作的女精英,能够吃得了这样的苦。”

面对这些,董敏从不理会,只是一门心思种地。她在租的这片土地上建了五十多个大棚,种植多种蔬菜水果,一应俱全,员工们也全部到位,这个农场也算是逐渐有模有样的了,董敏满心期待这第一批农作物的成果。

可就在这时,意外却发生了。

天降灾祸

2009年7月,北京连着下了三天大雨。董敏也是第一次做农业,没有经验,大棚的防水措施都不完善,这场暴雨直接摧毁了几乎所有农作物,满心期待的第一批产物就这么毁了,这对董敏来说,简直是致命的打击。

这场暴雨也让董敏直接损失了五百多万。

但是,这场灾祸并没有击垮她。重振旗鼓之后,董敏又开始准备第二批农作物的种植,不幸的是,没过几天,北京又下了一场冰雹,农作物再次遭到破坏,人祸可以避免,但是天灾却是不可控制的。他们又是初创团队,缺乏经验,遇到问题都不知道该怎么解决。

难道是老天爷诚心不让她搞农业,这才又是下暴雨又是下冰雹的?但是董敏不信命,她只相信自己。

之后的日子里,董敏一边带领员工重建大棚,一边开始种植第三批农作物,第三批农作物种的全是蔬菜。

好不容易等它们都成熟了,可以拿去卖了,董敏却提出了一个让员工很不理解的做法。董敏居然要把刚种植出来的新鲜大白菜都拿去喂鸡!这在员工看来,简直是暴殄天物,因为白菜看起来好好的,拿去卖也是符合标准的,为什么要去喂鸡呢?

但是董敏却一直坚持己见,董敏认为,这批白菜虽然从外观上看不出什么来,但是一旦拨开叶子就可以看到菜芯都是坏的。

其实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叶子能吃就够了,菜芯不能吃直接丢掉就行了,但要是按高标准来的话,这批白菜就是不符合要求的,而“高标准”正是董敏对所有农作物的要求,所以她坚持不让员工把这批白菜拿去卖。

于是,价值五万元的新鲜大白菜全都喂了鸡。白菜收成等于0,眼看着种的番茄即将成熟,意外又发生了。

当时,这批西红柿得了一种病,这种病使得它们久久无法从绿色变为红色。这可怎么办呢?有员工提出,可以适当打农药,但是却被董敏一口回绝了。

一位员工说:“当时只要打一点点药,西红柿就能救回来了,但是她坚持不打。”

种地的农民也都觉得非常可惜,他们自家种地都还打农药呢!况且,如果不打农药,这批西红柿就全毁了。

但是董敏却一直没有松口,甚至放出狠话,谁敢擅自打农药就把他开除。也许在“种地”这个领域上,董敏是不太擅长,但是“领导员工”,她绝对是专业的。

董敏认为,在管控员工这件事情上,该奖奖,该罚罚,绝对不能松懈,她在质量上把控得严一些,员工也就会在质量上更上心。

最终,价值三十万元的西红柿全都打了水漂,但即便如此,董敏依旧没有放低标准。

打从一开始,董敏的理念就是要种植生态农业,即使经历这么多次失败,也从来没有放弃这个理念。董敏对农作物的要求高,因此导致产量也少,在市面上的价格也比普通蔬菜要贵许多。

超市采购人员一看价格就连忙摆手,表示无法合作。

实在销售不出去,没办法,董敏只好降价销售。但是一直降价也不是个办法,她的农场还一直处在亏损的状态,这几年根本一分钱都没有赚到。

投进农场的钱,也都打了水漂。连赔三年之后,董敏决定自建电商平台。董敏本来的计划是通过电商平台让自己的农场起死回生,却没想到这条路更加不好走。

这期间,公司先后推出一元购,甚至零元购,以补贴营销的方式吸引买家,四年时间里,董敏投了两亿多元进去。

虽然因此收获了一百多万名用户,但是本质上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这些用户基本上都只是下了有补贴的第一单,占完便宜后就不再在该平台上下单。这样下去,肯定也是不行了,而这种情况也印证了董敏最初的猜想。

苦苦挣扎了六年,不仅一分钱没赚,还赔进去好几个亿,董敏觉得压力非常大,而她投的那些钱几乎都来自于和丈夫一起创立的那家软件公司。

虽然丈夫一直都很支持她,但是董敏自己还是有很大的心理负担。况且农场一直不赚钱,股东们也会有质疑。

那段时间,董敏愁的经常整夜都睡不着觉,需要靠药物才能入睡,就在大家都以为董敏要坚持不下去时,农场却奇迹般地扭亏为盈了。在进入农业领域的第十个年头,董敏狂赚六千多万元,一年后销售额达到七千多万元。

董敏用自己的实力说话,让众人闭上了诋毁的嘴巴。那么这一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让董敏成功扭转了态势呢?

反败为胜的女企业家

董敏专门雇了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的许海玲及其团队做指导,还分了他们百分之十的公司股份。

许海玲说:“有这么好的待遇,大家的干劲儿都特别特别的足,大家喜欢跟着董总这样的领导去闯荡。”

其实道理很简单,一旦把股份分给许海玲团队,那就意味着农场的收益情况与他们自身的收入是息息相关的。农场赚得多,他们就能分到更多的分红,这样就能激发干劲儿。

许海玲进入农场工作之后,一直潜心研究种植技术的改良,不仅在产品质量上能过关,产量也得提上去,很快就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比如白菜,以前一亩地的产量只有2000斤,种植技术改良后产量达到4000斤左右,比以前翻了一番。

产量上去之后,接下来就要思考如何把产品以更好的价格卖出去。董敏最终把目光锁定在中高端收入的人群。董敏这时候才想明白,她以前的思路完全错了。

起初她卖给普通超市,不仅价格低,还体现不出他们的品牌品质,那是因为普通超市对蔬菜水果的质量要求不高,而中高端人群不一样,他们在吃食上面要求比较高,更注重食材的品质,恰好契合了自己的种植理念。

并且,与其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如何销售给客户,不如就踏踏实实地以“供货商”的身份站稳脚跟。

按照董敏所说的,采购商和销售商就像是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已经有很多条了,他们没必要再修一条高速公路。

确定定位后,董敏就在“供货商”这个身份上下功夫,首先就是提高自己品牌的竞争力,不仅要做强,更要做大。

董敏也知道仅靠自己的农场还远远不够,所以她还跟河北、山东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的种植基地合作,迅速扩张了3000多亩的种植面积。

形成了规模优势转型后,许多平台都和董敏的农场达成了合作,但是董敏也并没有彻底放弃“销售商”这个身份,她还保留了一部分自己的线上业务。

不同的是,她不会再费尽心思去营销,而是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产品,然后让公司员工去了解每一个会员家庭的家庭结构以及他们的喜好和对食材的要求。

员工会根据调查结果,把相应的食材搭配好,然后定期送到会员家里去,这也给会员家庭带来了许多便利,受到会员客户的喜爱。

公司定位正确,路线正确,接下来董敏的农场销量持续飙升。终于在进入农业领域的第十年,转亏为盈,赚了六千多万元,一年后销售额只增不减。

不仅公司收益好了,还带动周围两百多户农民一起致富,解决了一百多人的就业问题。

董敏说:“我想让孩子们知道天应该是蓝的,水应该是清澈的,农作物种来就是可以吃的,大地是可以亲吻。”

什么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这就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jiahe202110@126.com

关键词: 高速公路 这种情况 扭亏为盈 雷厉风行 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