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吃任何东西,我也绝不喝水,不要再来劝我了!”北大教授的夫人陈司寇连续几日不吃不喝,儿女们急成一团,想让母亲吃些东西,这位教授夫人自己却只想着快点死去!
终于,教授夫人96岁的身体,在几天断食的折磨下,耗尽了所有精力,于2017年10月21日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在大家对这位老人的做法而感到不解时,她死前的一句话,告诉了我们,她这固执做法背后的原因。这句重要的话是什么呢?什么重要的事值得她执意不吃不喝,放弃生命呢?
老年当自强,陈司寇活出属于自己的晚年风采陈司寇是北京101中学的教师,也是著名教授赵宝煦的夫人。在陈司寇92岁那年,丈夫赵宝煦去世了,这对陈司寇来说,是不小的打击。
陈司寇与丈夫结婚之后,一直十分恩爱,两人同为老师,有很多的共同语言,彼此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共同进步。
他们儿女双全,家庭一直十分和睦,曾经的生活留给了陈司寇老师很多的美好回忆。
在92岁痛失自己的爱人,陈老师很长时间都没有缓过来,她有时候想,如果丈夫还在多好,丈夫去世后,她整日拿着丈夫的照片流泪,整个人陷入了无尽的悲伤之中。
子女们看到母亲的这副模样,都十分担心,已经六十多岁的儿女,经常驱车两小时到母亲家里探望。陈老师越发觉得自己的状态消极了,她决定改变自己,振奋起来,好好生活。
其实陈司寇老师之前的生活状态一直很好,只不过被丈夫去世一事影响了,才导致情绪的短时间低落。
重振信心的陈老师为自己的人生重新制定了目标,首先,她认为老年人必须明白,自己的身体由自己负责,自己要尽所能减少身体上的痛苦。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身体机能也在不断衰老,作为老年人,不可避免地会得上老年病,身体出现疼痛等症状,她认为遇到病症的时候最好不要着急,大家都需要保持良好的态度,从而理智对待。
陈老师认为最好的医生其实就是自己,她自己喜欢读书,在步入老年生活以后,她经常阅读医学类的图书,了解医学知识,一些身体疼痛的症状,她都可以通过按摩穴位来缓解。
陈老师对于此事非常骄傲,除了学习医学知识之外,陈老师还非常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她的生活里没有不当的习惯,她不吃甜腻辛辣的食物,每日走步锻炼,从不熬夜、喝酒等。
陈老师已经九十多岁了,身体还很硬朗,这与她健康的生活理念分不开。除了操持健康的目标之外,陈老师还确立了一个目标,就是让自己摆脱寂寞,把老年生活过得多姿多彩。
陈老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呢?她尽量为自己多找些事情做,虽然年事已高,但是她从不让保姆帮她洗碗洗衣,只是每天让保姆来家里打扫两个小时的卫生。
陈老师的这个做法让大家都很意外,我们都知道,已经九十多岁高龄的老人,行动能力是很受限的,有的人甚至需要保姆24小时全天陪护,陈老师雇保姆来打扫卫生的这两个小时显得格外少了。
不过陈老师却对此非常满意,她愿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这可以让她感觉到快乐,这能够让她意识到自己还活着。
陈老师每天坚持自己买菜、切菜、做饭,她曾经开心地对大家说“人老了,还能为自己做一桌子美食,是值得骄傲的!”。
除了做饭,陈老师还坚持自己手洗小件的衣服,陈老师表示,她还能做这么多家务事,这令她心里觉得,自己还年轻!陈老师看起来确实很年轻,她的眼睛炯炯有神,向我们表达出她对于生活的热爱。
陈老师学富五车,知识水平很高,她对于各种知识都有着强烈的兴趣。她老了以后也没有放弃学习,而且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满满的,文史哲、体育与地理类的书籍摆满了陈老师的家。
她觉得知识不断传输到自己的大脑的过程令人快乐,她想利用这仅有一次的人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她想学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都很孤单,她们需要人陪伴,可是子女还要上班,不能时时陪伴左右,有时会疏于对父母的关心照顾,所以,大多数的老年人都患有抑郁症。
他们变得精神呆滞,情绪低落,把生活的重心都放在家人的陪伴上,有人来看望的时候便开心一阵,没有人陪伴就持续伤心。
但是陈老师并不想让自己变成这样,虽然她也孤独,也想自己的儿女。可是她知道,自己孩子的年龄也不小了,经常开车跑来照顾自己,太过劳累,她不想因为自己拖累孩子们。
所以她拒绝孩子经常来看自己,两周来一次就好,平常不来的时候,如果想念母亲了,就给自己打个电话。陈老师不让子女来陪伴自己,岂不是更孤独吗?
虽然缺少了子女的陪伴,可是陈老师并不孤独,自己一个人在家时,她读书看报,做家务,十分忙碌,偶尔有些孤单的瞬间。
她就把电视打开,让电视的声音一直放着,电视机里不断传来的声音,让陈老师觉得,这个房子里不止自己一个人,还有人陪伴着她,小小的电视竟然能发挥如此大的作用,陈老师的做法对其他老人也是一种启发。
陈老师有很多好朋友,她曾经教过的学生都是她的朋友,那些孩子们很懂事,经常回来看她,陈老师与学生们一起回忆那些美好的校园时光,十分快乐。
除了学生,陈老师还有很多同龄朋友,但是这些朋友往往受到老年人低落心态的影响,无法快乐的生活。
陈老师有位挚友也是北大教授的妻子,前不久,她的丈夫也去世了,那位教授夫人无法习惯自己一个人的生活,每天都给陈老师打电话,陈老师也很乐意陪她。
一段时间以后,陈老师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虽然自己现在可以陪着她,但是人生无常,自己的年龄又这么大了,如果以后自己去世了,朋友该找谁聊天呢?
而且自己能陪她打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的电话,总不能陪她打24小时的电话。
陈老师决定帮助朋友走出阴霾,她做完家务以后就会带着书本去朋友家,和她一起看书,一起外出散步,锻炼。
长此以往,这位教授夫人渐渐走出了悲伤,她明白了一个人的生活也能过得多姿多彩。陈老师乐观向上的态度不仅使自己获得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也帮助朋友可以在老年生活中保持愉快的心情。
如此积极向上的陈老师,应该是非常珍惜生命的呀,那她为什么在自己面对死亡的时候,能够放任自己的病情恶化而不作为呢?
绝食之事早有预兆,原因为何?陈司寇老师曾经在参加采访时对记者说道“我要争取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走得快一点,不让自己承受太多痛苦,也不给其他人带来麻烦。”
我们一开始都以为陈老师是想表达,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即使步入了老年生活,也不能完全依赖他人。但是陈老师后来的做法,让我们意识到,这句话还另有深意。
不过,陈老师真的是一位独立自强的女性。她曾经患过皮肤瘙痒症,病症发作时候瘙痒难忍,陈老师难受的会偷偷流泪,去医院看了好几次,也没有治好。
最后,陈老师还是运用自己看过的医书上的知识,治好了自己的皮肤瘙痒症。
陈老师自治的事迹并不在少数,年龄大了以后,她的四肢经常酸痛,所以她学会了按摩,每天睡觉之前都按照书上的穴位给自己按压。
后来,她的四肢酸痛症状也减轻了,但是事情就是那么的不凑巧,陈老师有天早上醒来之后,发现腿非常疼,甚至已经不能走路了。但是她很快镇静下来,开始按照之前的穴位给自己按摩,一个小时之后,她勉强可以自己行走了。
陈老师是多么坚强啊,其他老人在身体动弹不得的情况下,肯定十分慌张地给子女打电话,但是陈老师却靠自己的能力解决了难题。
陈老师始终主张顺应天意,一个人如果能顺应自然规律,顺利地衰老死去,就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人的年龄大了,必须能够坦然的面对死亡,它并没有什么好惧怕的。
作为一个已经在世界上生活了90多年的人,陈老师早已经把这件事情看得很开,她做好了随时离去的准备,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过好自己的生活,陈老师仍然坚持过好每一天,她不想让自己留下遗憾。
陈老师对于死亡的轻松态度体现在她的日常生活中,陈老师在前几年突然开始尿血,这把大家都吓坏了,尿血是很严重的事,大家猜测,陈老师肯定患了严重的疾病。
儿女们把她送到医院去检查,检测结果显示,陈司寇老师的左肾长了一个肿瘤,而且它有扩散变大的趋势,医生诊断,陈老师患了癌症。子女们听了这个结果,都伤心极了,立刻着手为母亲筹划手术事宜。
但是陈老师的做法却让人意外,她并没有因此担惊受怕,还是该干嘛就干嘛,生活没有受一点影响,她特意把儿女叫到自己的床前,告诉他们,自己不想做手术,抗癌之路十分困难,如果自己尚且年轻,可能会试一试。
但是如今,自己已经90多岁了,做手术的风险很大,也不一定能治好。就算把自己的癌症治好了,又怎么能保证自己的身体不会发生其他的病?又怎样保证其他人不会让自己死去呢?
既然有这么多的不确定因素,那为何还要去做手术治疗癌症呢,还不如抓紧时间享受现在的生活呢。
在陈老师心里,自己能活到90多岁,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了,开心地多活一天,就多赚了一点,她不想把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光耗费在治疗上,虽然儿女们还是想给陈老师治疗,但是他们也能理解母亲的想法,最终还是按照母亲的意思,放弃了对癌症的治疗。
陈老师放弃癌症手术,并不代表她放弃对生活的希望。陈老师从网上查阅了癌症的相关信息,了解到癌症喜欢酸性,不喜欢碱性,她就改变了自己的饮食习惯,从前爱吃肉的她,减少了每餐肉类的比例,每日多吃水果蔬菜,经常锻炼。
陈老师的身体状况也越变越好,她后来直接不去医院检查了,更加坦然地接受了肿瘤存在的事实,一连几年做到了与癌症和平共处。
虽然做到了与癌症和平共处,但是陈老师还是害怕疼痛的,她知道在癌症晚期,自己的身体会受到多大的折磨。
为了使自己走得更加安心,不用经历太多痛苦。陈老师早就从自己的积蓄中拿出了一部分,专门购买了止痛药,她希望在癌症发作时,疼痛难忍时,这些药可以帮自己一把。
在陈老师的心里,只有自己的快乐是最重要的,其他的所有事都不值一提,她对于金钱看得很轻。
在儿女过生日的时候,陈老师往往会给他们包个一万元的大红包,她表示给孩子包这么大的红包,并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她只是想让孩子们感受到母亲的祝福,让孩子们感受到母亲的爱,儿女们开心,她就开心。
陈老师看淡了生活中的一切,她从容不迫的生活,一边享受活着带来的快乐,一边等待死亡的来临,我们通过陈老师的经历,可以深刻的体会到陈老师生前说的那句“希望可以生命的最后走的快一点”,背后的含义。
她向我们表达了她对待死亡的无畏,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无畏,才能够让她在病危并为即将死亡的时候,做出那种令我们所有人都震惊的行为!
自律自爱的陈司寇从容离开人世间陈司寇老师明白,自己来人世间一趟,什么都带不走,她只想让自己在仅剩的这些日子里能够快乐一些,她是一位优雅的老人,对待任何事情都只是保持平淡的心态,她不断开阔自己的内心境界。
从自我思考的角度独立出来,不去计较生活中的小事,不去在乎子女对待自己的态度,她不较真,不固执,这种轻松的态度,也带给了她更多的快乐。
陈老师之前参加采访时,也向记者表达过自己的人生态度,采访在电视上播出之后,大家都为陈老师的观点而震撼。
陈老师对于生命的态度,深深地启发了众人,越来越多的人在陈老师的影响下,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努力地过好每一天,争取让自己在世界上活着的每一天都更具有独特的意义。
陈老师真正做到了不依赖任何人的陪伴,在记者表示,之后还要来探望她时,陈司寇老师也只是挥挥手,笑着说道“打个电话就行了!”
但是我们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次采访以后,大家便再也看不到陈老师新的采访了。陈老师96岁那年,身体状况急转直下,她的癌症已经发作,除了癌症之外,许多并发症也随之而来,陈老师那段时间痛不欲生。
陈老师因为身体状况太差,在屋内行走时不小心摔倒,这次摔倒也给她的病情雪上加霜,让她本就虚弱的身体更加不堪一击了。
自此以后,陈老师再也不能下床行走了,她失去了活动自由,只能终日躺在床上。现在的情景,是陈老师最不想看到的,她最怕的就是因为自己而麻烦别人,可是现在失去行动能力的她,只能让儿女和保姆每日陪在身边。
陈老师认为这样终日躺在床上,什么事也做不了的生活是没有尊严的,是没有质量的。她因为现在的生活状态而感到苦恼,所以便向女儿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第一,她不允许女儿将自己的病情通知给学校,陈老师不希望曾经的同事与学生担心自己,都来家里看自己这副样子。
第二,陈老师不希望女儿通知自己的亲友,陈老师考虑到自己的朋友和亲戚大多也是年事已高,让他们因为自己的病情而来回奔波看望自己,太过麻烦。
第三,陈老师表示,自己不希望任何人来看望。
女儿答应了陈老师的所有要求,每天细心地照料她,希望母亲早点好起来。可是没想到,几天以后,陈老师竟然还提出了一个十分过分的要求,这让女儿伤心极了。
她的母亲竟然想让自己帮助她快点死去!女儿怎么可能答应陈老师呢?陈老师可是她的母亲啊!女儿本以为拒绝了母亲的这个要求,母亲就可以配合治疗,早点好起来。
可是谁能想到,陈老师竟然开始绝食,她一开始只是不再吃饭,后面几天竟然连水也不喝了,陈老师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削瘦下去,儿女在她的床前哭成一片,但是陈老师的脸上却没有什么表情。
陈老师已经虚弱得说不出话了,她如果想与别人交流,只能写在纸上,除了需要上厕所与翻身的时候写字之外,平时陈老师甚至连字也不写,直接拒绝了与所有人的沟通。
终于,陈老师的身体再也受不了断食与病痛的双重折磨,这位坚强勇敢的陈司寇老师,在2017年10月21日去世了。
陈老师深知活得通透、豁达,才有尊严、体面,她真正做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她的故事也让很多人找到了正确的生活态度,与晚年生活的努力方向,这位自律自强,从容面对死亡的老者,值得我们每个人尊重。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jiahe20211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