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杂草丛生、破败不堪的烈士墓和烈士陵园,一边是环境优美、干净整洁的中日友好园林和日本“开拓团”墓碑,只要还能记得日本侵华历史的人们,一定会对眼前的这番景象感到气愤。
2011年黑龙江方正县为日本“开拓团”立纪念碑的事件一出,就引起广泛的热议,网友们骂声一片,很多知名人士纷纷发声,一时之间,东北这个名不经传的小县城成为了大众的焦点。
东北一个小县城为什么会立日本人的石碑,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又是怎么样的?当地政府是否出面做出了合理解释,最后这个事情又是如何收场的?
一、 日本“开拓团”立碑遭热议2011年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远远要低于现在。可是,当年7月30日竟然有一条微博达到了八万余人的转发量,下方的评论也接近两万条。
这个微博到底写了什么内容呢?翻出当年记录,微博上关于黑龙江方正县为了GDP,花费70万为侵华日军逝者立碑的文字,依旧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那段血腥残暴的日本侵华历史才过去了几十年,作为黑龙江革命老区的方正县竟然就出现了为日本人立下碑墓的事情。
毋庸置疑,这件事的发生注定会遭到各方人士的热议。
《中国青年报》、《京华时报》等各大报纸纷纷发表言论,谴责当地政府为了GDP发展,置民族感情于不顾的做法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一些抗战英雄以及他们的后代,还有一些知名人士和专家,毫不留情面地批判了这种做法,认为政绩和发展不能建立在扭曲历史和丧失良知的基础上。
为此,专家王锦思在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声明来回应这件事情,一共有40多位知名人士在上上面签署了自己的名字。
还有广大的网友朋友们,通过无数条评论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怒,认为这种丧失尊严和摇尾乞怜求发展的做法,实在令人感到耻辱。
很快,就有十余个媒体前后到达方正县,出现在了中日友好园林的周围,打算对这个事件进行实地的报道和采访。然而园林紧闭的大门和躲躲闪闪的工作人员,并没有让这件事情得到平息。
8月3日,有五名网友跨越千里一起前往了方正县,打算要将这块写满耻辱的石碑砸掉。可是,当他们通过各种阻拦,正打算动手的时候,就被赶来的大批警察包围带走了。在砸碑未果的情况下,他们将事先准备好的红油漆,直接泼到碑文上,以解心中的悲愤。
一时之间,谴责声、骂声不绝于耳,黑龙江方正县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陷入万夫所指的尴尬境地。
二、 日本“开拓团”由来的历史想要搞清楚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很多网友特意去了解了有关日本“开拓团”的历史。
日本“开拓团”的出现比我们想象的要早得多,它的历史还要从日俄战争说起。1905年,俄罗斯战败,不得不把旅顺和大连移交给日本,日本不仅获得了南满铁路经营权、采矿权以及一切附属权利,而且开始有计划向东北地区输送移民。
“九一八”事件发生以后,向东北移民成了日本的“国策”。全面侵华以前,日本侵略者的野心就昭然若揭,除了用战争的手段占领中国以外,日本政府还制定了移民计划,企图改变东北地区的人口结构。
此后日本政府利用“大陆新娘”政策和与“义勇队开拓团”,鼓励无数日本的少男少女前往中国,组成家庭,扎根在东北。
终于在日本政府的不懈努力下,截止到1945年,在我国共有860多个“开拓村”,接近33万的日本开拓村民,而当时黑龙江的日本移民就达到了32万之多。
对于我国百姓来说,日本侵略者的这个做法所带来的伤害并不比战争小。为了让日本人在东北这块土地上生活,中国农民被侵略者野蛮残暴地赶走,这种做法,导致上百万东北人民因为饥饿被夺取性命。
而且,为了防止当地百姓反抗,“开拓团”都配有武器和弹药,按照军事化编制管理,尽管其中一些成员不是出于本意,可是他们的所作所为依旧给我国百姓带了不可逆的伤害,依旧难以改变侵略者的本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在我国人民举国欢庆的时候,东北各地“开拓团”的日本侨民陷入了一片慌乱。
当时很多“开拓团”的日本人在想尽一切办法要回到日本。为了躲避苏联军队的进攻,他们离开了“开拓村”,从东北各地向大连前进,为的就是能够乘船回国。
可是当时很多开拓团民走到方正县的时候,就遭遇了苏联红军的管制,饥寒交迫的他们全部聚集在方正县城内,有的日本侨民因为看不到希望选择自杀,有的日本侨民因为生病饥饿被夺去了性命。
当时仅仅方正县一个村子内死亡的日本侨民就达到了五千人,这些开拓民在离开祖国,来到中国东北的时候,怎么也没有想会落得一个客死他乡的下场。
三、 方正县为“开拓团”立碑1945年年底,我党接管了方正县以后,立刻着手解决滞留的日本侨民问题。在政府的鼓励下,很多百姓将这些日本侨民接到自己的家里,据统计有十几万日本妇女嫁给了当地的中国百姓,在这里生儿育女,选择留在了异乡的土地上。
1963年,经过国家的批示,当地政府把之前散落在各处的开拓民尸骨都安放到了日本人的公墓中。
此后,由一些日本遗孤出钱在这里修建了中国养父母公墓,政府还在附近建了一个纪念馆。随着县城的不断发展,这里就建成了中日友好园林,被评为省级的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用汉白玉和青石修建的日本“开拓团”碑墓出现了在中日友好园林内。它长6.9米,高3.8米,碑上写着“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几个大字。
“碑”在中国为历史上本来有纪念、缅怀和颂扬之意,而且碑上展示的人和事都应该具有一定的价值。然而方正县为日本“开拓团”立碑这个举动,似乎已经超出了尊重生命,记录历史之意,实在很难不让人联想其背后的含义。
经过调查,修建这个纪念碑的经费具来来自于当地县政府的自筹资金,前后一共花了50万元,所以这些钱是实实在在属于纳税人的。
后来,政府相关部门迫于舆论的压力也出面对立碑之事做了解释:
第一是为了彰显中华民族人道主义精神。
第二是为了揭发日本侵略者的罪行。
第三是要起到警示作用,让日本人进行反思。
可是,政府的解释在事实面前显得哗众取宠。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我国政府选择接收并妥善处理了日本的侨民,已经是仁义之举。后来还建立了日本人的公墓,足以可见我们以德报怨的胸襟以及和平友好的外交姿态。
对于“开拓团”的团民,曾经在中国的所作所为早已经有历史证明了,为什么当地的政府还要花纳税人的钱,为他们修建石碑。
对比方正县内的革命烈士陵园、苏军烈士墓的破败不堪,而中日友好园林内一片生机的景象以及有固定工作人员维护的“开拓团”墓碑,方正县政府的做法实在于理有悖、于情难容。
“开拓团”立碑这个举动也引起了方正县百姓的不满,人们认为政府无非就是想利用修建石碑,吸引投资罢了。
四、 侨民推动县城经济发展早在2006年方正县发布的“十一五”规划中,就已经确立打造“第一侨乡”的战略目标。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方正县几乎每一家都有日本的亲戚,根据调查统计,方正县在日本的华侨近4万人,归侨侨眷6.8万人,这两组数据加起来大约占县城总人口的一半。
县城内很多女人为了嫁去日本甚至不惜背上巨额的债务,支付高达上万甚至十万的费用,有的人还选择直接和原配丈夫离婚。
因为,只要能去日本,就能赚钱,有了钱就会过上好的生活。在当时,嫁到日本的女人即使是从事一些较为低级的工作,每个月的收入也能达到上万,是这个小县城里很多人奋斗一辈子都不可实现的。
所以,在杂志上,会有大篇幅的内容都是介绍“日本婚姻”的广告,这里的女人想尽一切办法要去日本,已经达到了癫狂的状态。
慢慢的,不仅是女人想要嫁到日本,很多方正县的人通过日本亲戚的介绍,也纷纷前往日本打工。在日本工作几年后,手里有钱的方正县百姓,就住上了别墅,开上了豪车,还投资做起了生意。
方正县政府也利用各种机会,大打“侨牌”,在政府的鼓励和推动下,2009年方正县内就有了20余家日本侨资企业,其中还有三家的规模达到了千万元。到了2011年,方正县内日本侨资企业的数量又翻了一番。
在城市的规划方面,方正县还建设了一大片“华侨特色区”,那里有日式的风情街、日式建筑。在县城内的高级酒店里,日本文字和文化的影子随处可见。
不可否认的是,人员、经济上的往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方正县经济的发展,而且侨资也已经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这种基础上,方正县政府一直想把民间合作上升到官方层面,所以对外将其当作是为日本"开拓团"成员立碑刻名的理由,可是最后这件事却发展到差一点儿无法收场的地步。
五、 立碑闹剧终于告一段路事件发生以后,网络上的舆论出现了一边倒的情况,这座没有什么名气的小城很快被打上了“汉奸”、“叛徒”等标签,中国网民的敏感神经再一次被触动。
看到网民如此激愤的情绪,日本驻沈阳领事馆在8月5日发表了官方声明,对外宣称建碑是方正县政府的行为,与日本政府无关,日本政府既没有提供资金也没有提供阵亡这的名单。
这个声明一经公布,又将事件再一次推向了高潮。一时之间,中日友好园林的大门紧闭,周围围满了前来采访的车辆和记者,还有自称是政府的人员上前盘问,但是政府的官方部门依旧没有正式接受采访。
事件发生11天以后,在8月6日的凌晨,中日友好园林的大门再一次敞开了,日本开拓团亡者名录墙已经消失不见,石碑原本的地方只留下一堆碎石子。
根据周围的百姓反馈,在8月4日凌晨的时候,听到了挖掘机发出的轰隆轰隆的声音,石碑应该是被政府拆除了。
还有的居民说,当时看到被拆除的石碑没有被抬走,而是被就地掩埋。在中日友好园林的墙外,还贴出了“即日起闭园”的通知。
8月7日,方正县的官方微博针对石碑被拆除的事情做出了一一解释,可是关于当初为什么要立此碑,并没有给出正面回答。
尽管在此次风波中,方正县政府不止一次否认为日本“开拓团”立碑是为了吸引投资,但依然可以在官方的文件中找到有关证据。
政府的一份官方文件明确强调过,方正县一直把中日友好园林及其中的日本人公墓当作是该县建设“侨乡”的重要一环。可是,政府在付诸于行动的时候,方式出现了问题,最后招来了一片骂声。
这件事情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了,对当初方正县政府立碑的初衷我们也没有必要再去揣测。然而这个事件依旧在提示着我们,以后应该如何看待历史。
对于历史,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不应该存在刻意美化和修饰的情况,因为这样会让后代丧失对历史的基本判断,在混淆视听和模糊历史价值取向的同时,很容易丢掉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与根基。
另外,时代在发展,我们在尊重历史的同时,还要把自身变得强大,因为只有民富国强才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但是当有人挑战我们底线的时候,每一个华夏儿女都应该毫不犹豫拿起武器,保卫国家的安全,捍卫国家的尊严。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jiahe202110@126.com